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制药学领域,大多数药物的口服生物可利用度和疗效由于不理想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而受到限制,因此针对一些水溶性较差的活性药物成分,其关注重点是改变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其生物可利用度和相应疗效。共晶作为一种改变活性药物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如结晶度、吸湿性、溶解度、稳定性和力学性质)的可行策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论文选择溶解性较差的酮类(黄体酮和睾酮)、香豆素类(香豆素和蛇床子素)及白藜芦醇类化合物作为活性药物成分,与一些药物学上可接受的小分子酸进行共晶的合成。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通过溶液缓慢挥发法得到了6种共晶和1种单体。白藜芦醇通过超声辅助共结晶法得到2种共晶,然后与已被报道通过溶液法得到的2种共晶在水溶解度和酸稳定性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所有晶体结构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分析,并使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相应表征测试。主要内容列举如下:1.酮类药物共晶:本章主要选择黄体酮(P)和睾酮(T)作为活性药物成分,使用溶液缓慢挥发的方法与医学上可接受的共晶形成体,如4-氟苯甲酸(4-FBA)、2-羟基-6-萘甲酸(2-H-6-NA)和4,4-二羟基联苯(DOD)制备共晶,最终获得P·4-FBA·0.5H2O(1)、P·2-H-6-NA(2)和T·DOD·H2O(3)3种共晶,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进行表征分析。溶解度和溶解速率实验结果表明,通过3种共晶的制备,黄体酮和睾酮的溶解度分别提高了1.95倍、1.62倍和8.37倍,而其粉末溶解速率则提高了1.56倍、2.07倍和3.41倍。2.香豆素类药物共晶:本章主要选择香豆素(C)和蛇床子素作为活性药物成分,使用溶液缓慢挥发的方法与医学上可接受的共晶形成体,如对苯二酚(DUO)、3,5-二羟基苯甲酸(3,5-DHBA)、均苯三酸(TA)和丙二酸制备晶体,最终获得1种蛇床子素单体(4)和C·DUO(5)、C·3,5-DHBA·2H2O(6)、C·TA·2H2O(7)3种共晶,对上述共晶使用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进行了表征分析。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形成不同的3种共晶的水溶解度分别提高了1.63倍、1.68倍和2.18倍。3.白藜芦醇药物共晶的对比探究:本章主要选择白藜芦醇(RES)作为活性药物成分,使用超声辅助共结晶法与医学上可接受的共晶形成体,如4,4-联吡啶(BPY)和吩嗪(PHE)制备共晶,最终获得了RES·BPY(USSC)(8)和RES·PHE(USSC)(9)2种共晶,然后将这2种共晶与已被报道过的通过溶液法得到的2种共晶在水溶解度和酸稳定性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粉末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被用来说明共晶相的形成。水溶解度实验结果显示,通过2种方法制备的晶体水溶解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是超声辅助共结晶法制备的共晶水溶解度值比相应溶液法制备晶体溶解度值分别高2.46倍和1.29倍。酸稳定性实验结果说明,与白藜芦醇相比共晶几乎都表现出较好的酸稳定性,但是溶液法制备的晶体比超声辅助共结晶法制备的共晶有更好的酸稳定性,这可能与溶剂的选择及晶体的颗粒大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