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既是人类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又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发生作用的“载体”。在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短缺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农用地整治不仅是精细化、集约化、节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国土整治重要方式。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文新农村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口号后土地整理在新农村建设的实现上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来进行土地整理,但土地整理效果与土地整理目标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摆在面前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何衡量土地整理结果与土地整理目标间的差异大小;第二,土地整理在减缓了人地矛盾间的作用力强弱;第三,实施土地整理是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力;最后,土地整理的实施是否利于了城乡统筹发展。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实行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土地整理后评价是指在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后的一段时间内,对项目从立项决策到验收竣工后,生产运营全过程各阶段工作及其变化的成因、效益、作用和影响及可持续性等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土地整理项目后评的内容也涵盖了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阶段评价的内容,它还应包括对项目决策、项目实施效益、影响效果、项目实际运营状况、项目管理、可持续性等的后评价。本文立足于四川地区的土地整理,选择土地整理项目影响后评价作为研究,并以四川省以射洪县万林乡牵牛山村、夏大田村、柳树村、檬刺桥村、书房咀村、长乐村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和德阳市中江县仓山镇海棠村、踏水桥村、双碑村、花姑村、龙怀村、响滩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和土地整理后差异进行调查、测算。从社会及经济状况、生态环境、景观、资源影响方面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评价,文章中评价指标选取侧重于反映农村发展,同时兼顾其他重要指标。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适当的数学模型,在充分收集整理基础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详细测算得到了土地整理区的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在经济社会效益方面,土地整理项目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土地整理大大扩充量耕地,但在新农村建设上和生态环境上的作用还不够显著,在今后的土地整理中应注重全方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