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渍化作为重要的环境灾害是导致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并且给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损失。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较为充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在景泰县投资兴建了景电高扬程大型提灌工程,但是由于在灌区内采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导致灌区出现了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本研究选取1976-2018年景电灌区范围的9期遥感影像,通过目视解译和监督分类等方法将盐渍化土壤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影像进行分类后处理和精度评价,并将景电灌区一期和二期工程、不同典型地形区的盐渍化土壤进行分区,得出各类型盐渍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面积变化状况以及灌区内盐渍化土壤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并探讨典型区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近42年景电灌区内盐渍化程度总体呈现加重趋势,盐渍化土壤总面积显著增加,各类型盐渍化土壤面积变化较大。到2018年盐渍化土壤总面积达到112.97 km~2,主要分布类型为中度盐渍土和重度盐渍土,分别占盐渍化土壤总面积的25.57%、34.61%。极重度盐渍土的变化动态度均高于其它类型的盐渍化土壤,主要为重度盐渍土和中度盐渍土面积转入。(2)灌区内轻度盐渍土、中度盐渍土主要分布在一期灌区的寺滩-芦阳盆地及草窝滩盆地,在调水工程前期轻度盐渍土的面积比重较大,2009年盐渍化土壤面积达到最大值;1976-2009年盐渍土向芦阳盆地的西部及草窝滩盆地的北部和西部扩大,2009-2018年面积逐渐减少;2009年芦阳盆地重度盐渍化土壤较少,重度盐渍土形成于芦阳盆地和草窝滩盆地的时间较晚,其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重心向芦阳盆地的西部及草窝滩盆地的西部及北部扩展,草窝滩盆地盐渍化程度减弱。(3)极重度盐渍土主要分布于草窝滩盆地及白墩子盆地,其中草窝滩盆地分布较少,2009年面积达到最大0.87 km~2。极重度盐渍土在封闭型地质单元白墩子盆地内的变化趋势明显,面积表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变化动态度在1995-2000年最大为37.8%。2009-2018年极重度盐渍土面积减少,受地形因素的限制面积虽增加较少,但盐渍化程度随着盐分的积累不断加深。白墩子盆地因地形闭塞,地下水持续集聚导致土壤盐渍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度盐渍土转移为重度盐渍土和极重度盐渍土的面积较大,以极重度盐渍土为中心严重程度不断向西递减,面积向西不断增加。(4)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共同影响了灌区内的土壤盐渍化时空演变。自然因素主要是由于年均气温不断升高且蒸发不断增强,促进了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发展;人类在灌区内多年来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和对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是导致土壤盐渍化加重的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