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型)疗效观察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li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常规针刺疗法与经筋针刺联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探究经筋针刺疗法对该病的有效性,以及经筋针刺与常规针刺两种治疗方法配合使用的优越性,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多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患者均来自2020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伤科门诊患者,共纳入符合标准患者60例。按照治疗组与对照组1:1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法,取传统经脉上穴位双侧肾俞穴、大肠俞穴、委中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膈俞穴,水沟穴,阿是穴(腰局部压痛点)进行针刺,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治疗组采用经筋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方法,治疗的前两个疗程选用经筋针刺疗法,选择腰部足太阳、足少阳经筋上阳性结筋病灶点6~8个进行针刺,取其常法“针至病所”以解结,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对结筋病灶点解除疏通后,在后两个疗程的治疗中,再取对照组中的传统经脉上穴位进行常规针刺,取其变法“气至病所”以感传,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两组每天治疗1次,以5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间隔2天,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部动静态肌耐力试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结果作为疗效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评分,并将最后结果数据交于独立于本研究的第三方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标准病例60例,实际完成6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疼痛VAS、腰部功能障碍ODI、腰部动静态肌耐力试验、中医证候积分各方面评分均满足P>0.05,无显著性差异。2.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与随访经统计学检验分析,在疼痛VAS评分、腰部功能障碍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在腰部动静态肌耐力试验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均满足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组间比较:治疗后与随访经统计学检验分析,在疼痛VAS评分、腰部功能障碍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腰部动静态肌耐力试验评分方面,治疗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满足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P<0.01,两组有效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P<0.01,两组总有效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1.经筋针刺联合常规针刺疗法与单纯常规针刺疗法在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型)上均具有显著的疗效。2.经筋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型)在短期内可以更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腰部功能障碍、提高腰部动静态肌耐力、改善中医症状体征,远期效果稳定。3.经筋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型)的疗效要优于单纯常规针刺,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1.提高梅花鹿鹿茸提取物的提取效率,高效利用鹿茸药材。2.为鹿茸的合理开发及科学利用提供新的方向。3.通过对鹿茸提取物的研究为鹿茸质量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本研究以梅花鹿鹿茸为研究对象,采用本课题组鹿茸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的参数制备多糖提取物,将提取多糖剩余的药渣作为提取多肽的原料,通过酶解法进行提取,采用响应面法对多肽酶解体系的酶解温度、p H、加酶量、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以多肽含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针刺预处理曲池穴与血海穴对荨麻疹大鼠体内IL-33/ST2表达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的影响,探讨针刺预处理曲池穴与血海穴治疗荨麻疹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材料与方法:35只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先采用完全随机法选出3只SD大鼠制备抗卵白蛋白血清,其于32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给与不同干预措施。针刺组给予针刺干预,针刺大
目的:1.通过对锦灯笼药材采收期、药用部位及干燥工艺的研究,确定锦灯笼的采收期、药用部位及干燥工艺。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锦灯笼宿萼、果柄中酸浆苦素L、绿原酸、木犀草苷及木犀草素,果实中咖啡酸、阿魏酸及木犀草苷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评价优劣;同时建立锦灯笼宿萼及果实指纹图谱,从两个方面系统地建立锦灯笼的质量评价体系,为锦灯笼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3.通过对锦灯笼果实粉末特征物的观察,
目的:本实验以环磷酰胺所致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大鼠为模型,分别以中药复方、针刺、针药并用和西药作为干预因素,观察对卵巢颗粒细胞自噬相关因子Atg7、LC3Ⅰ、LC3Ⅱ蛋白表达量及Atg7、LC3 mRNA表达量的影响,探究针药并用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模型大鼠卵巢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选8-9周龄健康SD雌性大鼠60只,按随机表法分为六组: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西药组(C组)、中药组
目的:本研究以射干药材抗炎、止咳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为前提,针对射干药效物质种类多、对照品不易获得等原因造成的药材提取物及制剂质量控制难题,拟采用中国药典黄连项下的思路,开展抗炎、止咳药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为射干提取物及制剂的质量评价、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1.总黄酮质量评价研究建立射干提取物及制剂的总黄酮测定方法,比较以6种药效物质基础成分作为对照品对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黏膜中STAT3、RORγt、TGF-β和血清中IL-17、IL-6、IL-10的含量变化,观察电针“天枢”、“足三里”穴对RORγt/STAT3信号通路和免疫失衡的影响。探究针灸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UC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选用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运用SPSS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非经非穴组、电
目的:基于前期射干中抗炎、止咳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通过查阅本草典籍及现代文献发现,射干从古至今来源广泛,不同产地药材中药理活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造成临床疗效不均一的现状。本专题参照我国七大地理区域分区标准,利用经纬度对射干古产地及现代主产地进行区域划分并从中收集实验用药材;以射干中药效物质基础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药材中抗炎、止咳药效成分含量,通过将含量测定结果与所在地区
目的:本实验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进行造模,建立与人类相似的DOR大鼠模型,以正常大鼠设为空白组,分别设西药组、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结合组对DOR大鼠模型进行治疗。本实验以“胞宫藏泻”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进行针药组方,旨在观察各组大鼠用药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血清AMH水平及子宫内膜GLUT4、AKT、miR-223的表达情况,拟从miR-223/AKT/GLUT4信号通路探讨针药并用治
目的:本实验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选取其双侧“天枢”、“足三里”,采用电针针刺的方法进行干预,同时运用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电针对肠道微生态的保护作用和影响的关键菌群。从肠道菌群这一角度着手研究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为深入探讨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理提供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述陈以国教授从湿论治颈椎病的机理,总结出陈教授遣方施针的规律,为颈椎病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通过观察颈椎病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表(NDI),来探讨陈教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1.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查阅,分析从湿论治颈椎病的合理性。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病例,总结陈以国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用药特点、取穴规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