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认知、思维、语言的复杂转换过程,由于人们认知的局限性以及表达上的不完满,常常文不逮意,因此习作修改十分必要。古今中外文学作家,大都非常重视文章修改。修改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习作修改的重要性。从小学生学习习作开始抓起,培养习作修改能力和修改习惯尤为重要,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常常忽略这一问题,导致这阶段习作修改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不深、难成体系。鉴于目前现状,培养小学中高段学生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兴趣,研究习作修改能力培养策略迫在眉睫。通过现状分析,反映出目前小学中高段学生习作修改与教师教学这两方面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缺乏习作修改意识、技巧、时间;教师忽略习作修改能力培养、对学生习作精评细改越俎代疱或对习作修改过度放手。以认知发展理论、需要层次与阳性强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心理发展观理论为依据,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习作修改现实要求,再从整体要求与阶段标准结合、教师指导与自我提升结合、个人修改与同伴修改结合、习作修改与自评互评结合论述实施原则。本文较为全面和深入地探讨了小学中高段习作修改能力培养策略。结合所教班级四年中习作修改与评价的实践案例,首先提出了习作修改能力培养七个重要条件: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教师、修改时间的有力保障、修改标准的明确、多元联动的修改主体、自评互评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反馈的到位、培养修改的好习惯。其次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习作修改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路径:一是让学生明确习作修改的重要意义;二是激发习作修改的兴趣;三是制定习作修改培养计划;四是规范修改符号的专题培养;五是多样化修改方法的专题培养;六是修改标准的专题培养。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在习作修改教学中,探索和实践了运用四个(错别字率在1%以下、标点基本正确、语句通顺流畅、书写整齐)基础性标准和六个(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有条有理、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有详有略)阶段性标准进行专题培养。最后初步总结取得的良好效果,反思研究中存在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