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诗的形式一般比较自由,时空跳跃比较大,段落之间可以不讲求常规戏剧情节的逻辑连接。可以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舞段,围绕一个主题,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和诗一样的舞蹈韵味将想要表现的内容在舞台上“吟诵”出来,也可以说是将结构散漫的舞段围绕“主题化”而内在有机的贯穿起来”1。用“伞”的图形和“形散神不散”这句话来形容舞蹈诗的结构特点是最适合不过的。一直以来,舞蹈诗相较与舞剧来说更重诗化、更显意境、表现手法也更趋于抽象,所以舞蹈诗对于人物和情节的把握也更多的是抒发弦外之音、话外之意。然而舞蹈诗并不仅仅是抒情舞蹈的延伸物,它也有“主题”。这个“主题”也是有具体人物和事件的,只是在舞蹈诗当中,把人物情节的逻辑推进放小了,而把人物的形象特征、情绪情感、事件发生的情景意境放大了。也就是说舞蹈诗中虽然舞段的结构很散漫,或是舞段之间时空跳跃很大,但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一定内在的主题线索是存在的,否则舞蹈诗这种表现形式就变成了毫无“内在”可言的观赏舞蹈了,也不符合舞蹈诗应具有的诗化特性,即具象抽象复合存在的双层诗意结构所表现出诗的意象。而舞蹈诗《我们从洪湖走来》中就是运用了“大写意,小写实”的表现手法,它是指原故事中韩英、刘闯等经典人物形象与个别情景画面、片段依然建立和存在,由于原题材故事广为人知,我们抛开原故事的情节推进和戏剧的冲突点,更加注重表现人物情感以及故事情景,还有事件背后人物的心理感受和状态,使得人物形象更有外延性、丰满和生动。让舞蹈诗在贴近舞蹈本体的同时,激发观众的所思、所想、所感。而作品中经典人物的塑造也是借力于经典之作的经典形象,我们再通过这些观众熟知的经典人物形象来阐述我们自己主观的情感、个性和审美。所以相较以往,它更注重“表现”,而非“再现”,让整个作品以塑造经典人物形象为主,故事内容不做情节的推进,而注重情景的推进。这种形式不仅保留了舞蹈诗原有的表现艺术特点,也还扩大了舞蹈诗的“表现”范畴和表意的功能。本文通过对舞蹈诗这种艺术表现体裁的研究和分析,结合本人创编的舞蹈诗作品《我们从洪湖走来》,来谈在舞蹈诗当中经典人物形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