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跟踪的机载组网雷达射频隐身辐射参数优化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om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战斗机所面临的作战环境将会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各种先进无源探测器的广泛使用,使得单纯依靠被动隐身技术已经不能完全保证战斗机的安全。飞机射频隐身(Radio Frequency Stealth, RFS)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主动隐身技术,通过缩减己方机载有源电子设备的辐射特性来降低敌方无源探测设备的截获概率和截获距离,从而提升系统的反侦察、反干扰能力,是保障战斗机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先敌摧毁的重要手段。机载组网雷达系统具有空间离散分布的特性,可以从多维度、多视角提取目标特征信息,并且借助机间数据链将数据传送至长机或融合中心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实现信息情报资源的共享。因此,其探测优势以及战场突防、生存能力都是单部雷达所无法比拟的。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飞机射频隐身技术和机载组网雷达技术,围绕多目标跟踪情况下机载组网雷达射频隐身辐射参数优化问题展开工作,并着重针对时间资源与发射信号带宽的联合优化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了多目标跟踪下基于射频隐身的机载组网雷达驻留时间和发射信号带宽联合优化问题。首先,本文依据机载组网雷达跟踪匀速运动目标的系统模型,推导了以雷达分配指标、驻留时间以及发射信号带宽为变量的目标状态估计误差的贝叶斯克拉美-罗界(Bayesian Cramér-Rao Lower Bound, BCRLB)解析表达式,并以此作为表征目标跟踪性能的衡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射频隐身的机载组网雷达驻留时间和发射信号带宽联合优化模型,即以最小化组网雷达系统的总驻留时间为优化目标,以满足下一时刻目标预测跟踪精度、融合中心数据处理量以及雷达发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多目标跟踪过程中雷达选择、驻留时间和发射信号带宽等参数进行自适应优化设计,从而提升组网雷达系统多目标跟踪时的射频隐身性能。最后,针对这种非凸、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采用两步分解法结合基于非线性规划的遗传算法(Nonlinear Programming Based Genetic Algorithm,NPGA)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未优化带宽的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仅满足了多目标跟踪过程中各目标的跟踪精度,而且有效降低了机载组网雷达系统每个照射时刻的总驻留时间,从而提升了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
  2、研究了多目标跟踪情况下基于射频隐身的机载组网雷达采样间隔和带宽联合优化问题。首先,本文依据无源探测器协同机载组网雷达对多机动目标进行跟踪的系统模型,推导了含有照射目标指标、雷达分配指标以及发射信号带宽三个变量的 BCRLB 的解析表达式,并以此作为表征目标跟踪性能的衡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射频隐身的机载组网雷达采样间隔和带宽联合优化模型,即以最大化系统对每个目标的采样间隔为优化目标,以满足下一时刻目标预测跟踪精度、融合中心数据处理量以及系统发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照射目标选择、雷达节点分配以及系统资源配置参数等进行自适应优化设计,从而提升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未优化带宽的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保证一定目标跟踪精度的条件下,可以有效降低整个跟踪过程中的采样次数,从而提升机载组网雷达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
  3、研究了多目标跟踪情况下基于射频隐身的机载组网雷达时间资源和带宽联合优化问题。首先,本文依据无源探测器协同机载组网雷达跟踪多机动目标的系统模型,结合已推导的以照射目标指标、雷达分配指标和发射信号带宽为变量的 BRCLB 表达式,将驻留时间也作为变量参与计算,以此作为表征目标跟踪性能的衡量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射频隐身的机载组网雷达时间资源和带宽联合优化模型,即以同时最小化机载组网雷达每个照射时刻的总驻留时间和最大化对每个目标的采样间隔为优化目标,以满足下一时刻目标预测跟踪精度为约束条件,对照射目标的选择、雷达分配以及系统资源配置等参数进行自适应优化设计,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然后,针对所建立的双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归一化后线性加权组合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只有一个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循环最小法结合内点法对该多维变量优化问题进行了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射频隐身性能。
其他文献
该文应用燃烧的基础理论和数学模型,对高温空气燃烧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摸.针对以燃料直接喷射(FDI)为代表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关键,以FORTRAN语言为编程工具,用自行编制的计算程序,分别对高温空气燃烧过程的三维湍流流动、湍流混合、湍流燃烧、耦合辐射传热过程和氮氧化物污染物NO的湍流生成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计算结果与相似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基本符合,变化规律一致.用自行编制的高温空气燃烧三维
受频谱资源限制,现有无线通信技术已很难承载未来更高速的传输需求。基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融合了无线通信技术和光通信技术,具有不占用频谱资源、发射功率高、无电磁干扰等优点,是实现室内无线高速传输的一种补充技术。但LED有限的物理带宽使可见光通信的传输速率受到限制,多输入多输出(Mu
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的应用与需求爆发性的增长,使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定位技术成为智能设备的基本组成部分。这就对室内、城市峡谷等恶劣环境下,利用GNSS信号进行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收机工作在弱信号环境时,到达接收机的GNSS信号非常微弱,因此如何在信号衰减严重的弱信
室内环境是人类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室内定位技术被用于越来越多的服务中。室内定位方法是室内定位技术的关键,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室内定位方法具有对硬件资源要求低、数据获取方式简单,以及后期数据处理算法丰富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室内定位方法研究的热点。  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室内定位关键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几何原理的定位算法和采用指纹数据库的室内定位方法等研究内容,特
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人脸面部表情识别技术难以满足更精确的人机交互需求。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面部表情识别研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然而,针对于人脸面部表情识别的深度卷积学习网络在网络结构和参数上还存在可优化的空间,因此研究具有更优化特性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于提高人脸面部表情识别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在表情识别中的细节网络结构设计不够优
学位
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单模光纤(SMS)结构的光纤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而成为了研究热点。基于SMS结构,学者们开发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光学器件,可应用于光纤传感领域和通信领域。  但是,现有SMS结构普遍存在灵敏度不高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利用飞秒激光的高分辨率特性,对SMS结构中的多模光纤段进行精密微结构加工,从而获得增敏的光纤传感器件。本文主要设计了三种微结构SMS光纤传
分布式检测融合是信息融合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分布式检测融合系统中,每个传感器节点首先基于自己的观测进行判决,然后将判决结果发送至融合中心;融合中心根据所有传感器的判决进行假设检验,从而形成系统的最终判决。与传统的分布式检测网络不同,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有限的能量、有限的通讯带宽、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并且存在信道衰落和传输错误。这些问题也对分布式检测融合理论带来了挑战。本文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
学位
在海洋中,目前已知的唯一可以有效地长距离传输的能量形式只有声波。声呐是通过水下声波对水声目标进行远距离探测和定位的装备。被动声呐通过在水下侦听舰船辐射噪声信号,从信号中提取目标特征,实现对水声目标的检测、定位和分类识别。宽带调制特征反映了舰船目标螺旋桨的桨叶数和主轴转速等物理参数,是舰船辐射噪声中的一种重要的特征。在声呐系统中,采用Detection of Envelope Modulation
智能通信技术中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作为工具用于求解无线通信物理层和链路层的问题。目前,以Tensorflow、Pytorch、Mxnet为代表的的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相关的软件工具已经发展到了十分成熟的地步,它们都提供了非常丰富和便捷的接口给研究者和工程师使用。同时深度学习技术也被证明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发挥出比传统算法更高效的性能。  论文第一章介绍了基础的深度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并且介
学位
近年来,由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具有灵活的移动性,已广泛应用于各项领域中;辐射源定位在无线通信、雷达、声纳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将结合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围绕无人机机载阵列天线的辐射源空间位置估计问题展开研究。机载阵列天线可以同时实现多目标的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估计,且相比于基于达到时间(Time of Arri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