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的迅速发展过程。特别是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不断完善,逐步成长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各方面与国际普遍公认原则基本相符的资本市场。因而,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进行总结,并探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理论建构的角度对资本和资本市场进行了相关论述。马克思指出: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价值,具有伟大的文明作用并创造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对虚拟资本、信用和股份制进行了探讨;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资本是指被生产出来的、并可再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资料,资本市场一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融通活动的总和;金融发展理论为资本市场理论提供了理论研究的分析框架。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提出,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腾飞提供了金融视角,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利率自由化的政策建议也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金融市场功能观则着眼于运行良好的金融系统和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这对于具备新型加转轨特性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具有较强的现实启发意义。
同时,梳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脉络,我们不能回避股权分置改革这条主线。股权分置是在我国金融深化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下形成的一个特殊问题。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有其在经济学和法学意义上的改革依据,通过非流通股股东要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予以补偿以获得其所持股份的流通权。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是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身处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在资本市场的规模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整体质量、机构投资者辅导发展以及法律建设、监管完善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两年我国股市大幅震荡,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后,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如何立足国情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也是本文着力予以思考的地方。我国股权分置的改革虽然大局已定,但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中国资本市场必须有其明晰长远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即将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场,为中国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做出重要贡献,成为更加开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发展银行和资本市场并重的“混合型”金融体系、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并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大力推进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建立资金稳定供给的长效机制,建立有效增加股东回报的机制。我国资本市场的远期目标,是建设一个高效、立体、开放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将不断完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