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收入分配主体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种类不断增加,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日益复杂。同时,随着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居民金融资产在动员储蓄转化为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而对经济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深入剖析居民金融资产和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遵循“理论分析—实践验证—用结论解释现状”的思路,通过对居民金融资产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希望能找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从上述观点出发,本文在论述的结构上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前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二章是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经济增长相关文献述评,即对已有研究的回顾与评论;第三章从理论上分析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变化、结构变化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第四章阐述了经济增长中我国居民金融资产规模及结构的变化情况;第五章对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和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理论源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选择理论。近年来,西方大部分学者认为微观数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典型居民家庭的资产情况,因此,后来的实证分析多以微观个体样本组成的抽样调查数据作为数据选择的基础,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和总量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部分学者开始采用宏观数据分析居民家庭资产结构,这些分析大多只是数据的统计描述和趋势分析。而对于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其结构与总量的变化与经济增长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联关系研究很少。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第二章对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经济增长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主要评述了学术界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几种理论及模型的发展及主要观点,理清了理论研究脉络,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基于国内经济数据、利用不同方法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作出的实证方面的研究。第三章主要从理论上分析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变化、结构变化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由于居民金融资产的发展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而是通过金融市场作为中介桥梁来作用于经济,再加上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形成并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一定规律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本文从三个层次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选择和影响其总量和结构的因素;其次分析居民金融资产与金融发展的关系;最后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的关系。在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时,分析了金融发展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的三个方面,以及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然后着重分析了投资效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第四部分继续深入下去,就影响投资效率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有效增长不仅取决于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张,更取决于投资效率的不断提高和资本配置的合理优化。而投资效率的高低则受到投资乘数、投资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投资的技术选择和人力资本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第四章描述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规模及结构的变化,并对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优化进行了分析。我国经济保持高增长,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从增量来看,从1992年到2004年间,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年增量从4448.9亿元上升到21139.4亿元。从总量来看,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从1992年的18077.77亿元增加到了2004年的175269.65亿元,增长了约870%。从总的比例来看,我国居民储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保持在70%以上,相对而言,其他金融资产发展速度比不上其总量的增长速度。债券和股票的比例一直保持在个位数以内,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本章就这些变化做了阐述并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对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对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理论分析,然后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分为两部分:一是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实证分析,从总量上看,居民金融资产规模同经济规模之间因果关系不明显,也就是说,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的增加对国民经济增长没有影响,从而没能起到对经济增长应有的推动作用。从结构上看,由于居民预防动机较强,通货和存款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较弱,而由于居民金融结构的逐渐优化,债券和股票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明显。在本章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小结,在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对实证分析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第六章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总结了本文的观点:我国居民金融资产规模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但从结构上看,居民金融结构在不断优化。另外,在总结文章观点后,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并提出几点对推动居民金融资产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