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肉鸡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从原来散养、副业养殖已经演变成国内畜牧业中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最高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在不断扩大,设备在不断改进,养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肉鸡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了居民膳食结构,对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生活水平和安全营养保健意识的提升,优质、鲜美、安全、价廉的白肉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当前我国家禽发展还处于产业的调整期,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和养殖品种。家禽在养殖过程中,资源配置不齐(土地、资金、劳动力、管理人员、环境保护等),行情波动,疫病等因素制约着国内家禽业的发展。在国内养殖密集区山东省,养殖人员通过改变传统养殖模式,选用肉鸡笼养模式,在潍坊、胶东、鲁西等地已经成为解决资源配置不齐、养殖效益差、疫病高发的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通过临床实地调查和记录潍坊、鲁西、胶东、临沂等地625个规模化养殖场(户),对比其养殖规模、养殖模式、投资成本、劳动力投入、养殖成功率、发病率、养殖效益、可持续发展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对比指标,分析笼养肉鸡模式在山东地区白羽肉鸡养殖的优越性和是否存在可持续发展空间。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笼养肉鸡模式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增加了土地使用率,减少私自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用地的几率,可在单位面积增加养殖数量1倍以上(地面平养,8-10只鸡/m2;平面网养,10-12只鸡/m2;笼养,16-18只鸡/m2),既能满足居民对优质鸡肉产品需求,又能减少耕地面积的非法占用,保障基本农田面积。2.笼养模式通过改善鸡舍基础设施和配备先进养殖设备,使得肉鸡养殖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人管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的新型模式,减少劳动量,让养殖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单位劳动力可管理鸡群数量增加0.6-0.8倍以上。粗放式养殖每人可养4000-6000只,笼养肉鸡则平均每人管理达10000-12000只鸡。笼养模式引进先进养殖设备,通过给鸡群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降低鸡群发病率和用药量,减少药物残留,保障食品安全。改善从业人员工作环境和社会对家禽养殖行业“工作环境脏,人员素质低,文化水平低,管理差”等认识。减少行业优秀人员流失,增加从业者对本行业的热爱和关注,提升养殖信心和成就感。3.笼养肉鸡可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生产成本,促进行业良性循环。近两年,原料和人力、土地等成本大幅上升,行情波动大,消费量低迷,国内白羽肉鸡养殖利润下降,散养户基本退出肉鸡养殖行业。如何让规模化养殖场有利润并能继续良性发展成为当前国内家禽养殖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肉鸡产业是否能够顺利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因素。减少投入,规避风险(养殖风险和行情风险),增加养殖成功率是关键。通过临床调查得出:笼养肉鸡较网面平养和地面平养效益高0.8元-1.8元,能够满足当前养殖利润指标,值得推广。4.笼养肉鸡通过现代化环境控制技术,可以改善鸡舍内的环境指标,给鸡群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提高鸡只抗病力,且对疾病感染具有早发现,单独治疗,全体投药的优点,提高鸡群生产性能,减少死淘(成活率可达98%及以上,较地面平养和网面平养分别高3%和7%)和成本支出,提高商品肉鸡料肉比0.1-0.18,提前出栏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