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的中国经济史学界存在着三股力量:社会所、“食货派”和马克思主义派。此三股力量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范式构成了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史学的基本面相。 中国现代经济史学是随着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引进而产生的。北平社会调查所(社会所前身)较早开展经济史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社会经济调查,并在史料和方法上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社会所以史料的搜集和整理为经济史研究的第一步工作,因此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史料工作上,尤其是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研究方式上,社会所倡导“分工合作”,并以“专题史”为经济史研究的基本形式。同时,社会所在经济史研究工作中擅长运用统计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经济史研究走向专业化和科学化。 社会所主办《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天津《益世报·史学》、南京《中央日报·史学》和《社会科学杂志》四个学术刊物作为经济史研究的阵地。它们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因此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集刊》以披露经济史料为己任,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益世报·史学》试图以经济因素为主线重构“新史”,徘徊于“专业”与“通俗”之间;《中央日报·史学》则着眼于现实问题,履行学术研究的社会功能;《社会科学杂志》是社会所经济史研究的早期实验场,对社会所的学术特色有形塑之功。社会所拥有这四个学术阵地,成为了民国经济史研究的重镇。 社会所同人的中国在经济史研究取得了不斐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明清档案的整理为主的史料工作和财政金融、盐政、交通等的专题史研究上。另外,社会所还密切关注国外经济史研究的动态,以拓展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视野。 与其它学派相比,社会所的经济史研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它远离政治,始终以“专家”的身份参与到经济史研究工作中。“专家”路线推动着专题史研究的进行,但通史书写一直是社会所努力的方向,并在治学路径上呈现出由专到通的特点。此外,社会所以经济学的经济史为主要研究模式,与其它两种“范式”共同推动着民国经济史学的发展。 总之,“学院派”的社会所在经济史研究工作中以更加专业、科学的方式推动着中国经济史学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