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农村聚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为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新形势下引导农村聚落发展更新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建筑学、社会学、乡村地理学以及人类聚居学的角度对成都地区农村聚落空间布局的规律进行研究,探析自然环境在聚落选址、布局、空间组织中的影响机制,明确二者和谐共处对于农村聚落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针对现状问题总结应对策略,为引导农村聚落有机发展、优化其空间布局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农村聚落是在长期的农耕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特定的空间结构,包括了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三个部分,是内部高度和谐的复杂统一体。本文对农村聚落形成、发展及农民居住形态演变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了解,以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聚落空间布局和发展特点的对比为入手点,依托当前成都平坝区、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状况以及其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借助规划建设部门的帮助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剖析地形、气候、地质、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环境直接影响因素、区位、交通、生活方式等间接影响因素以及人口、经济、政策等因素对农村规划布局的长远影响,找出形成特定聚落形态的内在规律,总结其作用机制,明晰自然环境因素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同时,结合当前成都新农村规划设计状况,对部分地区由于未能正视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阐述其表象及缺陷,并提出相对应的设计策略及工作思想,以求完善农村聚落发展模式,改善居住空间质量,促进聚落建设与本底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及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