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同情况的成年男性服刑罪犯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各影响因素与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找出违法犯罪的危险性因素,为犯罪行为的预防和矫正提供依据。对象和方法:1.选取泰安市某监狱正在服刑的男犯420名,收回有效答卷374份,问卷回收率89.05%。年龄在1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8±8.69岁。并收集犯人基本情况。2.选取泰安市辖区内城市居民200人,农民186人。均为男性,在年龄与服刑罪犯相仿,平均年龄为30.11±10.35岁,作为对照人群,收回有效问卷338份,问卷回收率为87.56%。3.采用自行填写EPQ、SCL-90问卷的方法,评价罪犯人格特征和心理状况。4.运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EPQ结果男性服刑罪犯与同年龄男性对照相比在E、N、P、L人格维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出其基本人格特征为内倾、高神经质、高精神质、低掩饰性。不同年龄的罪犯比较,小于40岁的服刑罪犯N、P人格维度得分高于40~60岁者高,随着年龄的增加,L维度得分也增加,各年龄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未婚者在P人格维度上均高于有婚姻史者,在L维度上低于有婚姻史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文盲在N维度高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者;小学文化程度者在P人格维度上高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初中文化程度者在L人格维度上,得分低于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差异有显著性。国家干部N人格维度低于非国家干部,L维度高于非国家干部,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已服刑期罪犯比较,入狱25~60个月的罪犯的N维度低于入狱不足12个月者,入狱时间不足12个月的罪犯L维度低于入狱时间超过12个月者。不同犯罪类型、原判刑期及犯罪次数的男性服刑罪犯的人格特征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个性内外向和情绪稳定度分布表明罪犯倾内向个性者明显居多,而个性外向者相对较少;在情绪稳定度方面,情绪倾不稳的罪犯明显居多,情绪稳定的罪犯明显较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SCL-90结果罪犯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对照),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53.74%,其中有44.12%的罪犯心理问题与正常群体(常模)相比,达到了异常或严重(Z>2)的程度。未婚罪犯强迫症状因子得分高于有婚姻史者,敌对因子得分高于离异丧偶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之间差别未见统计学意义。已服刑时间超过60个月者,在总分、阳性症状均分、抑郁、精神病性几个因子方面显著高于已服刑时间少于12个月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文化程度、捕前职业、家庭收入、犯罪类型、原判刑期和犯罪次数不同的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服刑罪犯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上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检出率较高,表明这些是其存在的主要心理偏离内容。3.相关性研究服刑罪犯的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7项因子与E维度呈负相关,SCl-90的10项因子与N、P人格维度呈正相关,与L维度呈负相关,呈高度相关。年龄与N、P维度呈负相关,与L维度呈正相关;婚姻状况与P维度、强迫症状和敌对两个因子呈负相关,与L维度呈正相关;文化程度与P维度呈负相关;家庭收入与E维度呈正相关,已服刑期与精神病性因子呈正相关,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情绪稳定性、恐怖因子是避免犯罪的因素,而低掩饰的人格特征,躯体化、焦虑、其他三因子是犯罪的危险性因素。结论:研究显示,男性服刑罪犯在人格上存在偏离,表现为:内倾、高神经质、高精神质、低掩饰性,其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异常。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因子上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年龄和婚姻状况对服刑罪犯人格特征都有影响。服刑时间对服刑人员的人格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不可忽视。文化程度、情绪稳定性、恐怖因子是避免犯罪的因素,而低掩饰的人格特征,躯体化、焦虑、其他三因子是犯罪的危险性因素。在男性服刑罪犯中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有其重要性与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