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脑血管性疾病已经上升为中国人口死亡的第一位病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患病率逐年升高,是造成中国疾病负担和医疗费用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脑血管疾病按病理改变可以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血管,特别是弹力型动脉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颈动脉是最易累及的大血管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增加,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标,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的联系。IMT增厚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斑块形成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标志,而管腔狭窄则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一个晚期表现。研究对象与方法对象:本研究选择2012年3月至2012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10例,其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69.79±10.34)岁。对照组为同期来院的非脑血管病的健康体检人群42名,男19例,女29例,平均年龄(65.32±8.03)岁。方法:记录入选对象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生化指标、细胞因子及颈动脉超声结果。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位数(%)表示,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收集了缺血性脑血管病人110例,对照组收集健康人群42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男60人,女50人,平均年龄(69.79±10.34)岁,收缩压(141.47±20.99)mmHg,脉压差(68.53±19.65)mmHg,糖化血红蛋白(6.24±0.9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3.78±12.79)mg/dl,同型半胱氨酸(12.08±8.298)umol/l,IL-6(5.56±3.23)ng/l;对照组男13人,女29人,平均年龄(65.32±8.03)岁,收缩压(135.31±12.08)mmHg,脉压差(61.24±11.42)mmHg,糖化血红蛋白(5.82±0.6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8.95±10.72)mg/dl,同型半胱氨酸(9.87±3.43)umol/l,IL-6(3.87±1.52)ng/l;作为危险因素两组之间比较分别P=0.015,P=0.006,P=0.026,P=0.005,P=0.002,P=0.021,P=0.022,P<0.001。将缺血性脑血管病分成颈动脉IMT正常组与颈动脉IMT增厚组,结果如下:在各类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IMT增厚组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最高(即脑动脉主干堵塞导致的脑梗塞)51.79%,颈动脉IMT正常组为24.07%;两组之间比较P=0.005;颈动脉IMT增厚组男37,女19人,平均年龄(73.77±8.77)岁,收缩压(148.81±20.91)mmHg,脉压差(74.73±18.68)mmHg,糖化血红蛋白(6.50±0.8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94.73±24.93)mg/dl,同型半胱氨酸(13.82±9.45)umol/l,IL-6(6.48±3.88)ng/l,IL-6/IL-10(2.49±1.56);颈动脉IMT正常组男23人,女31人,平均年龄(65.67±10.03)岁,收缩压(133.94±17.72)mmHg,脉压差(58.46±14.37)mmHg,糖化血红蛋白(5.98±0.9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83.28±26.96)mg/dl,同型半胱氨酸(10.28±6.51)umol/l,IL-6(4.60±1.99)ng/l,IL-6/IL-10(1.74±0.65);作为危险因素两组之间比较分别P=0.023,P<0.001,P<0.001,P<0.001,P=0.003,P=0.023,P=0.029,P=0.024,P=0.002,P=0.001。结论:1.通过这项研究可以得知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又与其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2.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大面积脑梗死为主。3.颈动脉IMT、IL-6、IL-10可以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和他汀类药物疗效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