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分析非典型EB病毒感染的患儿流行病学特点、疾病谱及血常规、肝功、心肌酶谱、细胞免疫变化,并探讨它们在儿童非典型EB病毒感染诊疗中的临床意义,以望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及针对性治疗,改善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2012年9月于新疆医科大学住院治疗的136例非典型EB病毒感染的儿童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其流行性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等,并选取在门诊作健康体检的1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统计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BV感染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最常见;男性较女性多见;发病患儿年龄在~3岁57例,~7岁39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发热、咽峡部疼痛最多见;体征:肺部罗音、咽部疱疹、肝脾肿大及水肿等。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最低0.8×10~9/L,最高47×10~9/L,平均值为(23.0±10.4)×10~9/L。WBC分类:85%以上以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百分比>60%)。观察组患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羟丁酸、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平均值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EBV感染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及肺炎、急性喉炎、淋巴结炎、心肌损害、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预后及转归:经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结论:儿童非典型EBV感染,以婴幼儿及学龄前患儿为主,男性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最常发生。非典型EB病毒感染可致呼吸、循环、免疫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整个机体各个系统,呼吸系统最为常见。EBV感染后可引起肝功、心肌酶的改变;部分患儿EBV感染后存在细胞免疫的紊乱,临床上EBV感染的治疗除抗感染外,还应纠正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