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认为三农问题已不再是局部性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农村金融抑制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自然也就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发点。本文从金融抑制理论出发,分析认为现阶段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基于此,本文首先以信用贷款为起点,通过逐步的博弈推导证明了在有限次的重复交易中,抵押贷款更有优势。但是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我国农户普遍缺乏金融机构合意的抵押品,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需要。从抵押品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以下两种思路:一是扩大农户抵押品的范围;二是寻求可行的抵押品替代。笔者延续了上述第二种思路,从信号传递理论出发,以农户声誉(即农户获得的某种荣誉称号)作为信号进行抵押替代,通过博弈推导研究发现农村信贷市场存在三种博弈均衡形式,分别是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和准分离均衡,且三种均衡结果都与农户的声誉效益(包括正的声誉收益S和预期的声誉损失D)、行动成本和农户获得贷款后的投资收益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取决于农户的声誉收益。并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农户的声誉收益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时,农户的荣誉称号是可以引致分离均衡的。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理论的可操作性,本文又选取了两个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基于农户声誉的农村信贷创新的对策和建议。为了使声誉机制能够更好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其信号传递和信用约束的作用,首先农户应该重视自己的声誉,主动增强农户自身的合作意识;其次,政府要努力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从法律层面上放宽对农户信贷抵押品的限制;最后,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灵活运用抵押方式,努力开拓农村信贷市场。在农户、政府和金融机构三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农户声誉的信号传递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使农村金融抑制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