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时代》周刊1979年以来对中国发生的重要事件——与民主、人权、宗教、国际责任和冲突等主题紧密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并受到中外媒体一致关注的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从而研究西方媒体是如何按西方的普世价值标准来建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话语的?具体研究的问题如下:
1、将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0年按时间分成三个阶段,通过对1978年以来三个阶段的各议题报道数量及话语分布趋势的研究,描述《时代》对中国话语的总体建构情况,即有关中国的议题呈现怎样的状况?
2、通过对各阶段重大事件报道的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揭示《时代》以西方的普世价值话语策略,建构了一个怎样的现代化转型的当代中国形象?
3、通过对以上两大问题的分析,试图揭示西方媒体建构一个怎样的有关中国社会改革与现代化发展话语及其国家形象,以及西方媒体话语产生的社会语境、机制和社会效应等。
另外从当前对于《时代》周刊的相关研究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通过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对《时代》的内容分析,对《时代》某阶段有关中国的报道做内容分析,制作出这些报道的议题框架,得出《时代》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中国国家形象,有些文章针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而提出一些应对措施。《9·11事件后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形象研究—以<时代>周刊为例》(黄振华)采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方法对9·11后的2001年1月到2006年9月五年中,《时代》周刊的涉华报道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这种报道特点的成因。另外相类似的还有《从<时代>周刊看美国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新闻框架与国家形象—<时代周刊>涉华报道研究(1998—2002)》等文章。
二是以中美关系发展史为背景,用不同时期两国关系的发展来解释《时代》周刊在相对的阶段对中国形象报道的特点以及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中国和造成这种结果的历史、时代根源。主要研究有《论<时代>周刊的中国形象建构(1992—2004)》、《1949—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的中国形象研究》等。
另外,则是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时代》封面的研究上,通过分析《时代》封面对有关中国符号的建构分析,得出《时代》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中国形象。如《论<时代>封面上的“中国符号”》(姜欣)一文选取了《时代》自创刊到2007年1月的有关中国的封面图片为研究对象,分为六个时期,针对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中国在《时代》上的不同形象进行了研究。同时作者认为杂志封面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对《时代》周刊的封面进行研究,对学界研究课题范围的扩展有重要的意义。《解读<时代>封面上的中国形象》(李辉)分析了1950年到2005年不同历史时期《时代》对中国不同形象的塑造,并指出《时代》如此“再现”中国形象的目的和策略。但该书作者并非学者,也并没有应用话语研究的方法。因此本文从普世价值和话语的研究角度对《时代》周刊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的形象建构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