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普陀区结核病防治网络及运行效果,分析普陀区结核病防治网络的人力资源、结防诊疗机构经费投入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网络运行及资源配置建议方法:对辖区疾控中心、区结核病定点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获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经费投入与支出以及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等信息;对所有从事结防的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目前结核病管理模式的看法、工作满意度以及参加培训情况。对从2010年5月往前推一年内,完成治疗的常户和外来结核病病人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发病诊治过程、对诊疗过程的感受等内容。通过对结核病防治相关医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专题小组讨论/个人深入访谈深入了解结核病防治各个环节中在机构间协作、各项措施落实上的现状,了解不同机构的主要职能,了解访谈对象的真实想法和看法。定量资料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并仔细校对,通过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访谈资料现场录音,用Word输入整理,采用分类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各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结核病发现、追踪、诊治和管理,各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在结核病例发现中发挥重要作用。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协调沟通便捷,但与市级定点医院的沟通不够通畅,遇到家庭困难的结核病患者需由社区医生与民政部门、政府部门多次沟通,才能获得经济补助。目前区级结防人员12人,其中专职5人,兼职7人。社区结防人员由2005年的9人增加到2009年的115人,人数逐年增加;年龄分布上35岁以下和50岁以上均超过40%;非编人员比例占到22.61%;大专及以下占79.13%;职称以初级为主,占74.78%,无职称人员占5.22%。结防人员对工作总体满意度和人际关系、领导认可、社会地位等单项满意度较高,平均满意度得分均>3.26,对工作负担和工作报酬满意度最低,平均满意度得分分别为1.91和2.51;进编难、晋升难、工作负担重、工作报酬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结防人员稳定性。近5年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逐年稳步增加,增幅达560%;人均结核病防治经费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人均0.13元到2009年的人均经费0.88元。定性访谈结果显示,区定点医院缺乏财政专项经费投入,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逐年上升,但往往打包下拨,难以分清结核病防治经费。结核病报病奖和督导管理费补助执行上海标准,外来人口病例执行全球基金项目标准,但多数医生认为补助额度较低,激励效果不大。④结核病防治工作得到较大提高,新登记肺结核患者数稳步上升,疑、确诊肺结核转诊总体到位率保持90%以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完成率和新涂阳患者治愈率逐年提高。肺结核患者对定点医院药物种类、隐私保密程度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三项服务满意度评价较高,均>90%,但对就诊等候时间、对注意事项讲解、就诊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较差,其中就诊等候时间评价最差;对社区医生访视时服务态度、对注意事项讲解和隐私保密程度满意度评价均较高。定性访谈结果显示,肺结核患者认为政府减免比例不高,使得自费费用较高。结论及建议:结核病防治网络尚需进一步完善,卫生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的平台以及协作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应着力加强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核病防治网络。结防人员数量不足,工作负担较重,工作报酬相对不高,人员年龄断层现象严重,中坚力量不足,学历水平较低,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人员不稳定因素存在,应进一步加强结防人员队伍发展规划,制定优惠政策,使外地应届毕业生编制、职称晋升政策向社区倾斜,保持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逐年上升,但定点医院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医务人员激励力度不足,应逐步完善经费可持续性投入机制,增加区定点医院经费补助力度,完善结核病防治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结防人员工作积极性。社区公共卫生经费逐年递增,但使用范围不明,难以落实到结核病防治工作上,应进一步明确社区结防经费比例,逐步建立经费的项目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