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纳米传感器的改进及肿瘤标志物、预后相关蛋白的检测应用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ea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肿瘤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肿瘤的预后。现有的肿瘤筛查及检查方法中,肿瘤标志物蛋白检测仍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然而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步骤复杂、灵敏度不高和放射性污染风险等问题。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各种纳米材料结构中,纳米线是高度功能性的结构,由于它们的一维性而使其具备了独特的性能,因此基于纳米线的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实时响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便携等优点,对于肿瘤标志物等分子的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Silicon Nanowires filed effect transistor,Si NWs-FET)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器件电力性能的改进、器件表面生物功能化的改进、以及实现在人血清中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展开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高度灵敏、高特异性、性能稳定、可重复使用的纳米级生物传感器,在血清中实现肿瘤标志物可重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快速检测,并尝试性地使用器件检测了乳腺癌的预后判断相关蛋白。(1)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应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本研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制备了一种Si NWs-FET生物传感器。使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修饰天然氧化物层,然后通过戊二醛(Glu)共价修饰的方法将肿瘤标志物单克隆抗体固定在硅纳米线表面,最后将其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微流道封接在一起。将不同浓度的肿瘤标志物标准品溶液经过微流道泵入传感区域。最终,我们观察到了肿瘤标志物与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表面的抗体相结合而引起的电流变化的曲线。结果证实本研究研发的Si NWs-FET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低浓度的肿瘤标志物。(2)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的改进本研究在前期Si NWs-FET生物传感器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一个顶层栅压,制备了双栅Si NWs-FET生物传感器,在检测肿瘤标志物标准品时,与单栅模式的传感器相比,双栅Si NWs-FET具有更好的调控能力及稳定性。限于血清中德拜屏蔽效应的影响,目前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难以实现血清中靶蛋白的实时检测。降低血清盐离子浓度可有效降低德拜屏蔽效应的检测干扰。本研究首次采用自制的透析器对原始血清进行去盐处理。结果发现经过透析去盐处理的血清能够使生物传感器的电流发生变化,而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始血清并未引起生物传感器的响应,并且肿瘤标志物浓度越高,电流的增大越明显。结果证明了这种结合透析系统的双栅调控的硅纳米线生物传感器,成功地克服德拜屏蔽效应带来的影响,实现了原始血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由于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强亲和力,难以在检测结束时从器件表面去除抗原-抗体复合物,这表明我们之前制备的生物传感器仅可用于单次测量。因此本研究制备了MPTMS/Si NWs-FET传感器,通过可逆性的二硫键功能,去除抗体-靶分子复合体,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结果发现,清洗过的MPTMS/Si NWs-FET,电流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再次检测CEA标准品,电流又再次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这证明了这种器件表面可逆性二硫键的修饰,可以实现可重复检测的目的。(3)目前研究表明肿瘤血行转移可能与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相关,而本研究探索性地使用改进的生物传感器进行体外乳腺癌细胞间质化标志物N-钙粘蛋白的检测,目前进一步的实验正有序开展,期待N-钙粘蛋白等间质化标志物能成为识别循环肿瘤细胞的特异标志物,以实现使用本研究自主研发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成功地进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经过器件制作及修饰方法的改进,Si NWs-FET传感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可控性及可重复性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并成功的突破检测瓶颈,使用创新性的透析器实现了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蛋白的实时检测。
其他文献
目的:相对于年轻肝脏,老龄肝脏的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更为严重。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预适应处理以及雷帕霉素药物预处理对老龄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年轻(8周龄)和老龄(60周龄)的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模型组(CON-IR)及假手术对照模型组(Sham)。同时在实验中进一步将老龄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IR模型
BANCR已被报道与多种类型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BANCR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生物学功能及其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探索了BANCR对胰腺癌的体外致癌活性和潜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BANCR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且BANCR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有关。BANCR可增强PANC-1和SW1990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此外,miR-195-5p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株
在全世界的女性中阴道炎的发生非常普遍,特别是育龄妇女,并且与炎症性疾病中早产和盆腔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阴道菌群的失衡是阴道炎的主要原因,最终促进阴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相关的发病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研究目的:miR1976/CD105/整合素αvβ6通路在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阴道炎中的作用,了解其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使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阴道炎模型,采用多种分子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世界男性和女性中最普遍、最致命的肿瘤类型之一。几十年前结直肠癌还是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然而目前,它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并且约占西方国家癌症相关死亡原因10%。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大肠癌在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在发达国家的结肠直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可以归因于日益老龄化的人口、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肾移植术后多种并发症,如移植肾排斥反应、新发/复发的肾小球疾病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移植肾的短期和长期预后。移植肾活检虽是绝大多数移植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本身是一项有创操作,有移植肾出血、肾周感染甚至是移植肾破裂等潜在风险。肾脏纤维化是决定移植肾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目前对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评估需借助肾活检来明确。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
目的:研究自噬在LXR受体激动剂(GW3965)抑制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继发性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MTT法测定LXR受体激动剂(GW3965)联合吉非替尼对PC9/GR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法测定LXR受体激动剂(GW3965)和吉非替尼联合用药时,PC9/GR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表达的变化;并利用吖啶橙(AO)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LXR
目的本研究选择104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通过创新性的收集患者术中呼出气冷凝液并分析冷凝液及血清中反映肺损伤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肺损伤指标的变化特点,从而为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肺保护和术后肺康复提供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室,择期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出入量等
目的:创伤后骨关节炎是导致运动相关残疾的首要原因,因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不良而引发关注,至今缺乏可靠的可用于临床的诊疗策略,常见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关节清理、关节置换等都存在显著缺陷。本研究应用了新型壳寡糖纳米材料,检验新型壳寡糖纳米材料对于创伤后骨关节炎的疗效并探索其发挥功效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应用来自大鼠的软骨组织培养的软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CK-8技术检测壳寡糖以及壳寡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C)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占20-30%。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的早期无创诊断方法和评估药物疗效的指标,尤其是高级别、分化差或特殊类型的EC难以治疗,预后不良。若能早期发现并确诊子宫内膜癌,将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和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长非编码RNA(lnc RNA)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种RNA分子,可以在表观遗传、转
[目的]探讨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ns,MTWA)及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 study,EPS)对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1月顺序纳入在本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