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依托于南京市梅子洲过江通道接线工程-青奥轴线地下交通系统及相关工程,本工程是2014年青奥会的主要配套工程之一,主要由梅子洲过江通道连接线、滨江大道地下交通系统和青奥轴线公园地下空间三部分组成。主线隧道全长1668m;滨江大道隧道线路主线长1258m;梅子洲过江通道主线隧道上方、青奥公园下方设置地下一层大型地下空间,总开发面积21000m2。项目研究的施工区域为,梅子洲过江通道连接线J1-J5区域,其中主线隧道全长1668m,匝道1603m。该区域主要为条型基坑,最大开挖深度27.5m,最大开挖宽度50m。根据基坑开挖深度不同,基坑围护结构分别采用放坡、SMW工法桩、钻孔桩+三轴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高压旋旋喷桩接缝止水等形式。除B2-J1区有部分基坑围护结构隔断了基坑内外水力联系外,其余均为“悬挂式”围护结构,坑内外地下水具有水力联系。本项目地处南京市长江沿岸,为南京市梅子洲过江通道一期工程。本工程所在区域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降水时间长,长江等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较好,在丰水期对地下水有补给作用;对区域地下水的形成的补给起重要作用。据区域资料以及本次勘察成果,根据含水层的岩性、埋藏条件和地下水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又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承压水主要分布于基岩上部松散层中,其沉积物多呈二元或多元结构,上细下粗,在长江漫滩区上覆淤泥质土及黏性土,并直接与长江河道区江水相通。深基坑长期降水条件下周围建筑物沉降控制技术研究。参考国内外文献对深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物沉降控制的研究,研究了在长江沿岸深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物沉降控制理论,研究了分区降水技术对周围建筑物沉降控制效果。并在依托工程中采用的分区降水技术,超大、深变基坑分区降水技术对节约成本,减少周围沉降进行了研究。在该类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大跨度隧道还没有类似工程可以借鉴。此次在南京青奥轴线地下工程隧道的应用将填补在长江沿岸深基坑施工中应用的空白,通过此研究为承建同类工程积累宝贵的技术借鉴和施工经验。本课题的研究即针对南京梅子洲过江通道连接线—青奥轴线地下交通系统建设工程连接线的具体工程问题,又针对该工程处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的建造技术,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城市地下枢纽工程各类建造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本工程解决实际问题,对超大型城市地下枢纽工程建造技术的科学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确保安全、经济、可靠地对本工程进行施工的同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工程依据和设计经验,为其进一步在工程中推广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城市地下枢纽工程建造技术应用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