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产品丰富多彩,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物质资料,尤其是贝、蚌,珍珠,海螺等海产品除了食用价值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本文通过整理历史文献资料、搜集考古发现,针对海产品在物质文化中的运用作了系统的分析。本文大体分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贝、螺蚌类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中的运用。贝的最重要的应用就是货币,贝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被用作货币,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贝、蚌等在石器时代开始就被用作生产工具,并且一直持续到商朝。在文化中,天然的海贝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被用作颈饰,后来又被用作头饰、臂腰饰及车马饰。在秦汉以后又开始被用作容器,在贵妇中非常流行,用来盛放胭脂等化妆品。贝在生育和丧葬习俗中也有应用,仰韶晚期墓葬中用蚌壳摆出的龙虎图案是“东苍龙,西白虎”的最早发现,体现着当时一种原始的信仰以及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在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殖民俗中贝作为女阴的象征能为男性解除病痛。海螺加工成的酒杯在唐朝曾经被文人推崇,在佛教中海螺被称为法螺,是佛教的八宝之一,是佛教的重要法器。第二部分主要讲了螺钿。镶嵌工艺从夏代就开始出现,到后来进入奴隶社会随着手工业的繁荣出现了螺钿技法。螺钿工艺是来源于镶嵌工艺的。在西周时期螺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技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时的螺钿比较厚,主要镶嵌在漆器上。秦朝以后由于冶金技术的发展,统治阶级更喜欢在当时来说是新材料的金银,更喜欢错金银这种工艺,故螺钿自秦朝开始消失了一段时间到了唐代才开始重新兴盛起来,唐朝的螺钿器主要以铜镜为主。之后的宋朝继承了唐朝的传统,把螺钿工艺发扬光大。到了元明清时代,开始使用薄螺钿,并且色彩上更加丰富了,那时的螺钿比较繁复,纹饰不拘一格,凡是画中有的景物均能用螺钿来表现。第三部分主要讲了珍珠,我国利用珍珠的历史十分悠久,珍珠自古就被宫廷和贵族所喜爱。主要用于首饰、服饰、珠帘、宗教饰物以及药用等。从海产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运用的现象可以看出一些农耕文化的特点。本文试图用考古发现结合文献资料的方法来说明海产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