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起,海洋经济逐渐兴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海岛和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海洋产业产值低下、产业结构雷同、资源配置混乱等,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承载能力降低、经济发展受阻。鉴于此以定海区为例,结合2000-2014年的经济和遥感影像数据,采用诅咒程度和阻尼系数模型,测度全区及其街道/镇的约束程度;结合海洋企业数据,利用Arc GIS和Geo Da软件,分析2000-2004年、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的海洋企业及其用地的时空耦合;结合自然、经济和海洋企业现状,采用Land USEM模型评价土地适宜性;最后结合海洋经济、企业发展基础和规划政策等数据,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量化驱动因子,并提出3种产业发展模式。(1)2000-2014年,定海区土地资源的数量与承载力,均对产业发展产生约束作用,呈显著的空间异质性:1)第一产业用地的约束程度低、范围小,50%为无土地资源诅咒区,第二三产业用地的约束程度更强、范围更广、转变速度更快,60%为土地资源诅咒边缘区。2)全区土地承载能力属中偏下水平,呈小幅下降趋势,岑港街道承载力(1.09)最强、变幅最大。3)强土地约束型和高土地约束型居多,但变幅稍小。(2)定海区海洋企业及其用地存在紧密的时空耦合联系:1)海洋企业及其用地均集聚于距南部海岸线1.5km地区,并与距离成反比,其中海洋服务业规模小、集聚显著;2)集聚规模以城区为中心,分别向东南和西北方向延伸,形成条带状的南部沿岸产业集聚带,并有增强趋势;3)1.5km×1.5km格网中,海洋制造业和运输业等服务业为高集聚-强建设类型,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临城街道等地区;海洋运输、销售和金融等服务业为低集聚-弱建设类型,集中在金塘和岑港街道等西北地区;高集聚-弱建设和低集聚-强建设类型较少且较为混合。(3)土地适宜性约束下,定海区海洋产业分层次、分地区发展:1)非常适宜地区规模较小、分布分散,海拔低于30m、坡度小于15?、非地质灾害易发区、距最近交通线0.5km内、距岸线1.5km之内的低丘缓坡地区,优先发展效益较高的海洋产业;2)比较适宜和中等适宜地区分布范围广,发展潜力大,适宜于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各类海洋产业的发展;3)不适宜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带,以保护生态林为主,不适宜二三产业发展。(4)规划政策加强约束作用,经济和产业发展有助于削弱约束作用:1)过度规划滩涂围垦和建设用地的规模将加剧约束作用,且自西向东逐渐减弱,金塘镇最强;2)临港工业岸线、海洋企业数量和工业区规模,能吸引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带动周边基础设施的发展。最终,提出以现代港口物流业、船舶修造产业为驱动的产业规划驱动型,依托大型重化能源项目和工业园区投资的投资拉动型,以及均衡驱动型3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