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第安身份一直是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中既核心又棘手的话题,对于路易斯·厄德里克的研究者来说,尤为如此。厄德里克的混血身份,以及她在印第安和美国主流社会读者中均大受欢迎的事实,使其作品的印第安性备受争议。本篇论文以厄德里克的“北达科他四部曲”作为研究范例,提出印第安身份是一个多重结构,其核心是基于部落世界观的部落身份。这种部落世界观与西方世界观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构建了印第安民族有别于西方殖民者的身份意识。它跨越了印第安群体内部的差异,成为界定印第安族裔的共同身份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部落身份又是超部落的。部落世界观强调整体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和平衡,是一种生态的世界观。土地、社区和神话构成了部落生态系统的三个基本方面,决定了部落身份的地理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维度。论文着重论述了构成部落身份的上述三个重要维度,并对其在叙事中的表达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一章分析了土地对于构建部落身份的重要意义。论文将印第安部落土地观与西方传统土地观相对照,厘清了“土地”、“自然”等极易混淆、模糊的生态概念,系统阐释了部落土地伦理,并将之与西方生态伦理学先驱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进行比较,既肯定了二者的共通之处又指出了差异所在。在此基础上,论文考察了四部曲中土地景观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部落身份转变。论文第二章探讨了部落身份的社会性。本章节从驳论入手,认为厄德里克的四部曲不应被称之为家族小说,以此为出发点对印第安文化中个体、家族和社区的概念与西方文化中的相应概念进行了比较和阐述,强调了印第安社区不同于西方社区的特质。文章分析指出印第安社区表现为基于精神认同和成员身份而不单纯是血缘关系的生态意义上的有机联系,部落身份有别于西方对身份的界定,不是个体的特性而是表现为集体的共性。本章节具体分析了四部作品中印第安社区从历史的失落到存活与复兴的演变历程,从“鬼”、“无法宣泄的忧伤”、“内化的压迫”“性别身份的丧失”等角度对历史进行了审视,对作为社区生存策略的历史话语和性别身份的重建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分析指出印第安民族的生态世界观赋予了印第安社区一种内在的适应与变革能力,是其在历经压迫之后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第三章阐述了藉由神话表现出的部落身份。文章从印第安文化内部审视神话,对印第安神话作出了有别于西方传统观念的定义,提出印第安神话作为印第安文明和文化的载体,传达了一种整体的认识论,是高级形式的“真实”,对西方传统的“实在”与“非实在”的二元对立构成了挑战。论文进一步考察了四部曲中几个重要的神话因素:包括湖怪、熊和芙勒以及恶作剧者,分析了它们所蕴含的部落身份的精神特性。论文最后一章从叙事的角度,围绕语言、叙事声音和串联起叙事之环的意象三个方面探讨了上述部落身份的特性如何藉由叙事而得以表达。基于土地的语言、社区的声音与贯穿叙事的神话要素和意象作为部落身份的表征,构成了一个生态的叙事系统。通过分析,论文得出结论:部落身份建立在与土地、社区和神话不可分割的联系基础上,构成有别于西方身份观念的超个体身份。部落身份顽强的生命力来自于内在的生态观,表现为适应性和动态平衡。因此,部落身份是一个开放的和不断定义的过程。厄德里克作品中所构筑的这种部落身份凸显了作品的印第安特性,体现出她作为印第安作家的本质。在研究方法上,论文将族裔研究与生态研究相结合,突出部落身份研究中的印第安文化语境、注重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强调联系、交互以及动态发展的生态意识。本文的意义和创新之处在于以整体和生态的观点,从文化的内在视角,对厄德里克作品所表现出的多维度的部落身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研究。论文对于印第安身份的生态特质的解读,拓展了传统族裔研究的疆界。此外,将印第安部落生态意识引入生态批评的领域,与西方主流生态思想相烛照,有助于推动生态批评向多元化发展,使其更具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