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企业股权结构都表现出一定的集中趋势,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并没有完全分离,控股股东掌握着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为此,在股权结构非常集中的企业中,公司治理最尖锐也是最需要解决的代理冲突就是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伴随着人们对企业股权结构集中认识的加深,如何有效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而这一研究领域的核心部分就是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正处在“新兴加转轨”时期,市场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企业股权结构“一股独大”、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严重、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法规不到位和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问题等,这为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获取私利提供了机会。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控制权私人收益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反映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占有程度以及这种长期存在的私人收益与公司绩效之间真实的内涵关系,并借此探讨控制权私人收益下公司绩效优化路径,希望为公司治理提供若干政策建议,继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治理效率,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定义、度量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得出启示,即在我国现有市场背景下研究控制权私人收益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的必要性,并认为控制权私人收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一定只有抑制作用。其次,依托“不完全契约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三个基本理论,分析了控制权私人收益产生的根源,并将这些理论具体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行为中进行说明。随后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内涵及外延、公司绩效及衡量指标以及控制权私人收益产生的制度背景进行了分析,同时进一步阐释了能够产生控制权私人收益现象的三种行为——企业并购、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再次,根据已有的理论研究以及控制权私人收益对公司绩效的实际影响推出若干假设,分别建立起控制权私人收益与其影响因素、控制权私人收益与公司绩效、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因素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模型。其中模型一建立的原因是探究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过程中的现象,并为后文研究作好铺垫。建立的模型二、三是本文的主体模型,模型二是为了研究控制权私人收益与公司绩效之间具体呈现的关系形式,公司治理中该如何治理这部分收益,模型三是为了分析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哪些影响因素对公司绩效有影响,以寻求公司绩效优化路径。最后,针对模型一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显著影响因素有股权转让比例、股权转让前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和流通股比例,而且在描述性分析中,可知我国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远高于国际水平,并影响到了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绩效;主体模型二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应的偏相关系数均显著不等于零,且模型的F值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我国控制权私人收益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倒“U”型,即控制权私人收益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模型三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股权转让比例、公司规模和流通股比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公司绩效分别成正相关、负相关和正相关,这为改善公司绩效提供了些许路径。基于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为探究控制权私人收益下公司绩效优化路径提供了如下政策建议:①完善中小股东财产权益保护法规②强化大股东声誉激励机制③优化股权结构④规范信息披露机制⑤完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