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孔店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erwe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港孔店油田是一个边底水活跃的稠油砂岩构造油气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注水开发,综合含水高达95%,已进入了特高含水的开发后期。造成高含水的原因一是由于孔店油田在平面上和纵向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非均质性,使注入水推进很不均匀,注入水沿高渗透层单向突进,造成了层间干扰、层内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受沉积微相、注采不平衡的影响,水驱速度过快,产生注入水指状突进现象。这就造成了高渗透层水淹严重,但仍含有大量残余油,低渗透层含油饱和度较高的状况。 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保持油田稳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孔店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原油粘度高、水驱效率低的现状,常规措施效果逐年变差,使断块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短期的调剖堵水、分层注水等措施已不能抑制或降低目前油田的高含水状态。应用复合调剖堵水技术,可有效封堵高渗透层段大孔道,启动中、低渗透层段的剩余油潜力,从而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也证明,复合调剖技术对高含开发后期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满足不同油藏的需要,开发应用了多种深部调驱工艺体系,有交联聚合物体系、预交联、预交联+交联聚合物、橡胶颗粒+交联聚合物等几种。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大港油田非均质严重,注水大孔道普遍存在的情况,逐步建立了以封堵地层大孔道,扩大注水波及体积为主的调剖工作思路,并逐步形成了以封堵地层大孔道能力强的有机颗粒+交联聚合物复合调驱体系为主的调驱工艺体系,在应用中见到了较好效果。 虽然油田一直致力于此项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应用了各种调剖工艺体系,但受地质状况复杂等因素影响,目前工艺仍存在适应性差、有效期短、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根据区块整体开发情况,在实施立体综合治理的同时,降低调剖体系成本、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应性强的调剖堵水工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对于实现大港孔店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首先通过分析调剖技术的直接成本及调剖材料的性能及价格,确定了降低调剖技术成本的基本思路;研制和开发了低成本调剖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综合实验结果与地质因素,确定了不同调剖体系及工艺的适用条件;针对孔店油田地层特点,优选了调剖工艺并矿场应用。现场试验数据表明,预交联凝胶颗粒+交联聚合物、橡胶颗粒+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和橡胶颗粒+预交联凝胶颗粒+交联聚合物三种调剖体系适应性较强,适应于大孔道的封堵,能够很好地解决孔店油田的开发矛盾。 但是,由于孔店油田地质状况复杂,同时受技术、成本等因素影响,调剖堵水工艺技术研究尚处于研究阶段,调剖工艺适应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提高采收率工作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管的高压剪切变形(THPS)是一种新兴的剧烈塑性变形方法,该方法是在三向压应力的条件下实现材料的纯剪切变形,变形效率高并有望实现大块纳米材料的制备,因此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根据袋鼠的生物结构特性,建立了具有柔性脚趾的仿袋鼠跳跃机器人刚柔混合模型,并对柔性脚趾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分别采用拉格朗日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刚性构件系统和柔性脚趾系统
气液混输管线在实际运行中总是处于瞬变流动状态,入口气液流量变化较频繁.研究气液两相流管线的瞬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瞬态两相流技术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数值模拟和实
川口油田隶属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东北方向的川口乡,东临姚店油田,南与南泥湾油区毗邻,油区地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属典型的黄土塬地貌,川口油田构造位置处
ICL(以色列化工集团)进入中国化肥市场已有25年.ICL特种肥料花卉草坪业务部亚太区业务总监安诺德·托瓦(Arnoud Touw)说,ICL公司目前在中国的收入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成功
期刊
前期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已经证实,中原油田大部分油水井套管的损坏发生在盐膏层段。在钻遇盐膏层的油水井,套管的损坏率最高可达65.7%。在总的油水井套管损坏中,发生在盐膏层中
我国低渗、致密气藏在天然气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其中大部分处于低产状态,开发好这类气藏对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充分调研,较为全面的分析
该文建立了带有水力裂缝的三维两相油藏数值模型,利用编制油藏数值模拟程序分别对五点井网和反九点井网中多井压裂的水力裂缝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魅力,真正借助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先简要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
柱塞举升是间歇气举的一种特殊形式,柱塞作为一种固体的密封界面,将举升气体和被举升液体分开,减少气体窜流和液体回落,从而提高举升效率。柱塞举升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