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工业时代,后现代主义文学强势兴起。在西方国家中,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地位日益升高。随着理论的不断传播、扩散,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和其他类型的文化理论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面貌,和美学思潮下独具风格的文化语境。其显著特征是:对传统话语和宏伟叙事的反叛、对绝对权威的颠覆、拆解中心、戏仿、拼贴、黑色幽默、暴力美学等等。现如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文化呈现竞争与融合并存的态势。上个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文化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传入我国,并且势头强劲,不容小觑。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电影艺术领域的影响巨大,大量的行业从业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这种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文化最初是在文艺类电影中大放异彩,在这期间,更多的导演也把注意力投向了这种文化现象,姜文身为一个向特立独行,洋溢着新生代气息的导演,这种与众不同的文化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对于姜文来说,他的身份极其特殊,既是演员又是导演的,自然而然的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姜文给人一种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非常有血性。身为一个影视演员,他的作品数量数不胜数,几乎每一部影片都可以称为上乘之作;而从导演的角度来说,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到目前为止,只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这四部。和大多数电影一样,这四部电影都根据一些优秀的小说改编而成。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并不是一个新颖的论题,从电影的功能来说,它具有极强的叙事能力,小说是通过文字给人看的,而电影是通过技术手段把文字搬上荧幕,把原著中的闪光点直观的展现给大众。在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的大环境下,日益兴盛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和大众文化也走上了杂糅的道路,这两种文化的融合,打破了过往的陈规,大胆创新,一种新的改变方式和观念应运而生,它在模仿中解构,在多元中拼贴,在颠覆中出新。姜文的这四部电影,其个人参与的比例非常大,从前期对原著的解构和再加工,到后期影片的拍摄,姜文个人的独特感悟和生活阅历大量灌入到作品中。对于过往历史的解读和重述,对于人性深处的精到刻画一直是姜文一贯的风格。姜文的电影叙事手法经常是破除常规,以自我本位的角度重新书写传统历史,又或是通过断裂的,看似不相干的几个事件讲述一个故事,通过个人独特的解构和重新建构,呈现给受众一部部充满张力的电影,这种对主流话语的消解和再书写;几个断裂事件的拼贴;暴力、荒诞、狂欢并存的影像,均是由姜文个人演绎而成的叙事风格。而这些特征都极其明显的呈现出后现代的特点,在他的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姜文的电影中,有讲述文革背景的电影,抗战背景的电影,还有北洋时期,军阀混战,匪乱民哀的电影,无论什么题材,什么故事,在姜文的大刀阔斧下,每部电影中都具有非常浓郁的后现代主义的影子。除了另类的叙事手法,姜文电影中的视听语言也极具特色,绚烂的色彩运用,富有张力的音乐,充斥着后现代主义的浪漫情节,可以说,从叙事手法到视听语言,后现代主义都是贯穿影片始终的特有的个人风格。前三部影片大都是艺术电影的范式,第四部《让子弹飞》中,姜文还加入了一些当下流行的商业元素在其中,应证了后现代语境中,后现代文化和大众文化融合的现象。多元化的背景下,偏向商业影片和个人视野的“合流”,这也是典型的后现代的取向,凸显了姜文在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外衣下的艺术电影的平衡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