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16S rRNA PCR-RFLP,16S rRNA序列分析,16S-23S rRNA PCR-RFLP和富含G-C的RAPD技术对分离自中国主要大豆产区的44株慢生根瘤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的研究。16S rRNA PCR-RFLP,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和代表菌株可以分为4种基因型,基因型Ⅰ包括18株分离自北方的菌株,他们与慢生根瘤菌B.japnicum,B.liaoningense和B.elkanii.代表菌株的基因型均有差别。基因型Ⅱ有23株,其基因型与除了USDA6的所有B.japonicum的代表菌株以及B.liaoningense.的代表菌株都一样。基因型Ⅲ单独包括B.japonicum的代表菌株USDA6。基因型Ⅳ包括3株供试菌株以及B.elkanii,的代表菌株。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HAS5与B.elkanii的代表菌株聚在一起,其与代表菌株USDA76的序列差异为0.4%。DD3,BQ3,GXD1,JZ2与其它所有B.japonicum的代表菌株归为一大类,有很高的同源性,其序列差异均小于1%。16S-23S rRNA PCR-RFLP分析表明:群Ⅰ为16S rRNA RFLP分析的基因型Ⅰ的菌株;16S rRNA PCR-RFLP分析中的基因型Ⅱ的菌株在16S-23S rRNA PCR-RFLP分析中分为群Ⅱ和群Ⅲ,群Ⅱ包括B.liaoningense和部分基因型Ⅱ的菌株,群Ⅲ包括B.japnonicum和基因型Ⅱ剩余的部分菌株,大部分来自长江流域;群Ⅳ由3株来自红安的菌株以及B.elkanii.组成。RAPD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和代表菌株在72%的相似水平上同样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群,与16S-23S rRNA PCR-RFLP分析一致。其在更高的相似水平上分群更加细化,反映地理因素对分群的重要影响。 通过16S rRNA PCR-RFLP,16S rRNA序列分析,16S-23S rRNA PCR RFLP和富含G-C的RAPD等技术对分离自中国55株豇豆根瘤菌和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的研究。16S rRNA PCR-RFLP,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和代表菌株分为6种基因型,属于慢生根瘤菌的包括基因型Ⅰ、基因型Ⅱ、基因型Ⅲ,共48株。其中基因型Ⅰ有16株菌株,与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基因型完全相同;。基因型Ⅱ包括25株与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以及B.elkani均有差异;基因型Ⅲ有7株菌株与B.elkani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属于快生根瘤菌的包括基因型Ⅳ、基因型Ⅴ、基因型Ⅵ,其中基因型Ⅳ有一株DdE4与豌豆根瘤菌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基因型Ⅴ有4株与费氏中华根瘤菌完全相同;基因型Ⅵ有两株与费氏中华根瘤菌略有差异,各基因型的供试菌株与参比菌株的序列差异均小于1%。16S-23S rRNA PCR-RFLP分析表明:供试菌株有48株为慢生根瘤菌,7株为快生根瘤菌。慢生根瘤菌在80%的相似水平上分为Ⅰ,Ⅱ,Ⅲ和Ⅳ群,Ⅰ群有30株;Ⅱ群包括5株供试菌株和大豆慢生根瘤菌B.japonicum;群Ⅲ包括6株供试菌株和辽宁慢生根瘤菌B.liaoningense;群Ⅳ包括7株供试菌株和埃氏慢生根瘤菌B.elkanii.的代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