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水平与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探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收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脓毒症患儿(共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5例)、严重脓毒症组(13例)和脓毒性休克组(12例),选择同期入院的小儿外科的择期手术非感染性疾病患儿(19例)为参照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监测入院24小时内患儿血清白细胞、CRP、PCT、血清cTnI、CK、CK-MB、CKMB同工酶质量、NT-proBNP,计算APECHE II评分,并取入院24小时内的外周血使用ELISA夹心法测定血清H-FABP、GPBB水平,分析各组间临床指标差异。根据脓毒症患儿出院时死亡与否分为好转组(37例)、死亡组(3例);运用小儿重症监护室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床旁心脏超声并记录LVEF值,将所有脓毒症患儿分为LVEF正常组(26例)、伴有LVEF下降组(14例);根据血清肌钙蛋白I是否升高将所有脓毒症患儿分为cTnI正常组(29例)、cTnI升高组(11例);比较各组FABP3、GPBB水平差异。根据有无LVEF下降,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种指标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预测能力。结果:对照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之间FABP3水平有显著差别(H=42.241,P<0.05),GPBB水平在各组之间同样有显著差别(H=32.486,P<0.05)。虽然好转组与死亡组新型标志物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别,但死亡组两者水平有增高趋势。在LVEF正常组与LVEF下降组(LVEF≤60%)之间对其进行新型心肌标志物水平比较,FABP3水平有统计学意义(t=-3.770,P<0.05),GPBB水平在两组之间同样有差别(z=-2.113,P<0.05)。在cTnI正常组与cTnI下降组两组之间对其进行新型心肌标志物水平无显著差别,但cTnI升高组两者水平有升高趋势。血清CK、cTnI、NT-proBNP及FABP3、GPBB对判断脓毒症心肌损伤具有一定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FABP3(0.821)、NT-ProBNP(0.738)、GPBB(0.661)、CK(0.560)、cTnI(0.512)。结论:血清FABP3和GPBB水平可以作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监测指标,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H-FABP判断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比传统的心肌标志物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