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作云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楚辞学家、民俗学家,主要研究集中在《诗经》、《楚辞》、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国美术考古和古代民俗等方面,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孙作云的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历史观和史学方法论方面。其历史观从研究初期的多元史观发展为唯物史观。在最初做中国上古史研究时,他师从闻一多,吸收民俗学、神话学、性文化理论等西方学术思想,后来他大胆应用考古新材料、图腾主义理论、图像神话学等学说,最终将唯物史观作为自己的指导理论,从而综合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扩大了历史认识的视野。孙作云是一位锐意进取、勇于探索、追求自我与时俱进的学者。为了克服传统史家的弊端,他在传统史家据实记录史实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的理论,这是他为达到自己研究目的,而向西方新理论寻找支持的原因。其研究的多元化加上诗人的眼光及对材料不依不饶的挖掘,使得他的思维呈发散性。多元史观使孙作云的研究内容广泛,对史料的挖掘深入。新史料的发现,日益需要新理论的指导,唯物史观给中国学术界带来了生机,也给孙作云的学术研究注入了活力。他认为历史是古代人民生活的记录或表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历史运动,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从进步的历史观出发,强调人类历史运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此外,他主张发展历史教育,普及历史知识,充分发挥历史的社会功能;提倡建立历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关系,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在方法论方面,孙作云在研究初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最后回归到历史主义方法上。在考释过程中,孙作云对多种现代理论进行相互支撑、相互印证的运用,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方法的完美结合。孙作云运用对民俗、神话、考古等方法,多方扩大史料范围,把物质的、非物质的,有形的、无形的古代遗存均作为史料,相互印证,以求得古代历史之真。孙作云考证出了中国上古史的神话渊源,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发展的历程,其从中国上古神话中揭露出人的身影,在很大程度上复原建构了中国原始社会的历史。孙作云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具体研究方面也颇有造诣。他通过对史料进行多重证据对比分析,厘定出了正确的历史事实:在《诗经》研究方面,他考证出了23首诗歌的奥秘,为迷乱的《诗经》解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道路;用民俗学的方法考察了有关隐语与礼制的关系;从分析西周土地剥削形式的诗入手,考证出宣王中兴时代开始了实物地租制度;其研究《楚辞》,整理出《天问》中三十余句错简,更正了今本《天问》三分之一的顺序,使其前后文义连贯;通过对《离骚》、《大招》、《招魂》诸篇文章的考察,考证出战国时期诸多舞蹈、礼仪、物品陈设、饮食男女之事等风俗,为研究战国时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提供了绝好的历史材料和研究视角。在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方面,他从神话学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墓葬中古器物的美术图像,突出了神话图像背后隐藏着一整套文化传统的学术主张,即把古代的迷信思想(升仙和打鬼)与礼俗融合,从图腾崇拜入手,着力挖掘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底蕴,论证了我国古代史的“三代”是由三个氏族扩充而来,反击了中国人种外来说的谬论。在马王堆汉墓研究方面,用考古挖掘结合神话理论、楚文化知识,探索出汉代人的主要迷信是升仙和打鬼,把鬼神观念从中国人原始信仰的源头上梳理出来,还原了鬼神的本质。在傩戏、傀儡戏、民间游戏等民俗现象的研究方面,也多有新见,为现代民俗文化和民俗现象的研究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