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林坳白钨矿床位于东南地洼区赣桂地洼系衡阳地洼与攸县地洼之间的川口南北向隆起之西翼,耒临南北向构造与浏衡北东向构造叠加复合部位。该矿床为一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白钨矿床。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的野外地质调查,收集大量地质信息,采集大量岩石、矿石样品,应用现代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同位素地质学及成矿预测学等理论和方法,并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模拟制图等手段,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入手,着重研究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了矿区构造的演化和变迁,论证了构造与成矿的时空关系;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总结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新的成因模式;分析了各种构造控矿因素,提出了新的控矿模式,从构造的角度预测找矿前景。通过研究认为,杨林坳白钨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控制,包括川口隆起、F24断裂和北北西向构造裂隙带、五强溪组板岩与杨林坳组砂岩之间的不整合面以及接触带构造,这些构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杨林坳白钨矿床成矿构造体系。构造与成矿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导矿提供通道,二是为成矿提供赋存空间,其中,F24和不整合面是主要的矿液运移通道,北北西向构造裂隙带是主要的容矿构造,富含成矿元素的川口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沿花岗岩岩体接触带、F24断裂和不整合面消弱带运移,并充填到北北西向构造裂隙中,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而富集成矿,形成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钨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