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对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著名小说《蝇王》的重新阐释。全文由五个部分构成: 在引言部分,论文综述国内外《蝇王》阐释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求解决的途径,由此阐述本论文的方法和框架的理论依据:戈尔丁的思考和写作乃是面对现代性的历史问题语境展开的,他用以编织《蝇王》文本的叙事话语属于非个人性的历史范畴,与作为“文化文本”或“社会文本”的现代性存在着深层的同构关系。 正文的第一章是对《蝇王》叙事语法的分析。首先借助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型划分小说的各类功能角色,通过角色细读,即对受历史制约的结构可能性在文本中的具体的现实化形态的研究,发现它的叙事语法是一个未完成的启蒙现代性叙事的模型,进而探讨它的两条分殊背反的叙事轨迹,揭示出小说对社会现代化遮蔽和扭曲文化现代性之历史的共时化再现。 第二章为隐喻系统分析。从作为一种话语展开方式的隐喻的角度看,《蝇王》的意义框架是由以海螺、眼镜和“野兽”为核心意象的三条隐喻链搭建而成的,其中,“野兽”并不如传统的主流诠释所认为的那样是指称抽象“人性恶”的象征实体,而是映照人的具体生存方式的反光镜般的“他者”,它与其他两个核心意象间的互动关系凸现着隐喻系统的总体喻指——现代生存的危机。 第三章为复调性分析。《蝇王》具有十分显著的复调性特征,如狂欢化的艺术时空及以此为条件的“大型对话”式的开放结构,但在其中却很难找到复调小说最精微的形式标志—“微型对话”。论文结合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文化内涵对此展开分析,发现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恰好契合着上一章己揭示的内容—现代人的物化和主体性的丧失。在小说中,只有西蒙和拉尔夫两个人物表现出了对话主体的特征,后者在灾难中的幸存与成熟代表着一种“绝望中的希望”:毕竟,人和人的历史都是未完成的。 本论文的最后结论是,《蝇王》是一部现代性的寓言,这不仅是指它再现了现代性的历史内容,更是就其寓言形式本身的现代性而言的。关键词:戈尔丁;蝇王;现代性;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