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对话策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性是指话语中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声音。对话性与独白性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其程度取决于发话人在多大程度上和以何种方式表明受话人和其他声音的存在。目前,对话性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文学语篇,在语言学领域关于对话性的研究却很少,直到近年来,话语分析学家也开始重视非文学语篇的对话性分析。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后,所发布的新闻内容常常是独白性的,很少关注受话者,即起传播作用的媒体及最终的受话人,但在事实上,对话性在非文学语篇的构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组织篇章,还能有效掩示或提示一些不为人们所察觉的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某些联系。本文将对话性与新闻发言人所发布的新闻这种非文学语篇相联,提出了应对突发事件时新闻发言人的对话性策略,并结合国新办就四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情况举行的三十次新闻发布会上的30段意义完整的语料进行探讨,旨在检讨并发现恰当的新闻发言人应对策略并透过语篇静止的表象揭示其互动的、对话的本质。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对话性”理论,结合四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三十次新闻发布会的实际语料,从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学、话语分析等层面开展了应对突发事件时新闻发言人所发布的新闻语篇这一非文学书面语篇的对话性研究。本文认为:应对突发事件时新闻发言人所发布的新闻内容在本质上都具有对话性。本文参照加拿大学者道格拉斯·沃尔顿(Douglas Walton)创立的“新辩证法”对话理论中的六种对话类型及对话类型判定法,结合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行为的特殊交际意图,将发布行为分为三类:说服型对话、探究型对话、信息寻求型对话。同时,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本文提出了受众预设法等六种具体的对话策略方法,并在三类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行为类型中找剑了“最优策略组合”,为提高新闻发布有效性、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和舆情控制提供了新的可操作的语言策略。本文的研究路径:文章第一部分为问题的提出,就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对话性及其现象、研究价值、综述等做了初步分析,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路径和语料来源;第二部分为研究综述及理论背景,包括对话性理论及其他、新闻发言人制度、突发事件三个小节;第三部分为语料分析及问题呈现,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行为的类型、本质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第四部分为对话策略方法创新及“最优策略组合”在舆情控制中的示例,分析得失;第五部分为总结与展望。本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在理论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应对突发事件时新闻发言人发布内容的对话本质并由此拓展了对话理论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上,本文为促进应对突发事件时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提供了自然的语篇实例、新颖的理论视角和切实有效的语言策略。
其他文献
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服务方式,其产生源于金融机构的盈利动机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博弈结果。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经济逐渐由“短缺”转向“过剩”,进入需
中国传媒产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而产业外部也同样面临各种方式的生态入侵。因此,建构产业间合作共生的发展模式成为传媒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借鉴产业共生理论,
以计算机及网络为基础的IT建设在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应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IT应用规模的扩大和深入,IT服务管理越发显得重要而不可或缺。但传统的IT管理仅仅关注
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党确定的宏伟目标,做好改
报纸
介绍魏小维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经验。认为小儿外感咳嗽常伴脾虚,脾为生痰之源,脾虚不运则痰湿内停。临床治疗用药除应宣肺止咳外,还应温运脾阳,常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
CAN总线是目前流行的总线技术之一,是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网络。CAN总线具有多主工作方式、传输速度快、距离远、自动解决总线竞争、自动重发功能、纠错能力强等特点,并已被广
目的:发现养老机构老人膳食营养摄入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综合膳食评价工具,提出改善该人群的措施对策。揭示养老机构高龄老人的能量摄入、能量消耗与体质指数三者间关系,为高龄
风沙危害已经遍布世界各地,而且愈演愈烈,是世界重大灾害之一。现简要介绍森林是如何对降低风速、固定沙地和保护农田的作用和措施。 Wind and sand hazards have spread al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化,在外贸货运量急剧增长的同时,货运代理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广大中小型货运代理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A公司是一家典型
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关键。目前河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体制机制建设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