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复发机率高、致残风险大、心理社会负担沉重等负面特征为标志,双相情感障碍被认为是一种严重损害患者及其家庭人生幸福的重性精神疾病。然而,患者在建构精神疾痛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长期被忽视,社会学也少有倾听精神疾痛患者声音的研究。本文以对一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主要家庭成员的个案访谈为基础,立足于后现代主义叙事理论,结合精神健康服务的复原模式,使用叙事分析手法呈现并诠释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如何将围绕疾痛的一系列叙事重构为一个更具复原意义的生命历程,同时也解构了传统上以疾痛为中心的叙述。本研究期望在以下三方面丰富社会学视野下的精神疾痛研究。首先,从方法论上说,我以叙事探究方法展现并诠释研究对象生命历程的流动性与复杂性,说明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接近精神疾痛这一复杂的人类经验,探索了改变传统研究方式的一种可能性。其次,从分析思路来看,我提倡将疾痛叙述放回其完整语境,并通过关注与剖析研究对象的积极/幸福叙事,强调这些被传统研究所忽视的叙事内容在精神疾患复原进程中的重要价值。最后,在研究内容方面,我解读了研究对象如何通过时间经验与情节组织对精神疾痛进行叙事重构,并强调自我反思与社会互动对于实现叙事重构的显要作用。我认为,叙事重构是精神疾痛患者及其重要他人推动自身复原进程的关键要素,在这一过程中,精神疾痛被赋予成长与发展的意义,成为研究对象生命历程中的积极挑战而非消极障碍。本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是后现代主义叙事理论与精神健康服务的复原模式,使用的分析工具是叙事探究的四单元分析矩阵,考察的叙事文本来自2013年5月间与一位26岁女性双相障碍患者及其四位主要家庭成员分别进行的录音谈话。结论认为,精神疾痛不是静止、消极的疾病,而是一个患者与重要他人通过个体反思与社会互动共同建构的积极复原过程;实现并维系这一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对精神疾痛历程的叙事重构。这一结论对于丰富社会看待精神疾痛的视野,改善精神疾患的社会境遇有着潜在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