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4年广东东莞首次被官方确认民工短缺至今,民工荒随后便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尤以珠三角地区形势为甚。我国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民工荒,同时还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劳工荒”和“大学毕业生失业”并存的状况反映了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特点和严重性。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学理论里被看作是摩擦性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固有现象,表现为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供给结构的不匹配,以致出现部分行业局部失业的现象。结构性失业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岗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情况。
我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已经处于相当严峻的程度,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但关系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是我国保持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从我国近年来的情况来看,产业结构中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而同时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也让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为我国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产业结构的这种特征导致我国出现大量低水平劳动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大量具有一定知识技术水平的高学历人才过剩的情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内在原因有所不同,其治理方法也必将有所区别。因此,我们必须仔细研究当前结构性失业的现状、特征和产生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找出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民工荒问题,是新时期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民工荒现象出现后,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相继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先后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众多学者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原理详细的分析了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现象产生的背景,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最后介绍了本文分析这一问题所具有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相关研究理论的介绍。主要是劳动力流动理论和产业结构转移与升级理论。劳动力流动理论具体有:1刘易斯模型;2托达罗模型。产业结构转移与升级理论有:雁式形态转移理论,梯形产业转移论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模式理论。
第三部分是国内民工荒现象的研究综述。首先论述了国内各位学者对民工荒这一现象的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民工荒不是真的荒,有的学者认为民工荒是可喜信息,有的学者认为民工荒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全面崛起,也有的学者认为民工荒折射出我国经济模式的转变,还有的学者认为.民工荒折射出地方政府职能缺位;其次是详细介绍了民工荒产生的各方面原因:一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矛盾,二是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内陆区域经济的发展,三是工资增长缓慢,打工成本上升,四是城市间劳动力的流动性差,五是工作环境恶劣,欠薪情况严重,六是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不流通;最后对众学者提出的民工荒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总结:第一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第二调整相关企业的发展战略,第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给民工涨薪,第四推进社会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第五政府加大劳动执法力度,运用法律,维护农民工权益,第六政府、企业、工会组织共同努力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四部分是“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通过上文的总结,了解了学者们对于“民工荒”形成的基本原因,以及相对应的一些解决途径的看法,知道学者们并没有分析民工荒现象深层次的经济学原因,工资低、工作条件差、社会福利保障缺失这些问题由来已久,但并没有引起民工数量的大幅减少,也没有证据表明有恶化的迹象,所以这些原因并不是民工荒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众学者对民工荒现象的分析大都不是处于经济学的角度,因此,为了得出“民工荒”的根本原因,提出更有成效的经济政策,则还需运用经济学原理对“民工荒”进行分析。这一部分从两个方面论述,一是民工荒折射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二是“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反应了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并且,针对这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建议: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劳动力总量,第二,促进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加快沿海企业向内陆的转移。
第五部分是民工荒给我带来的启示。首先要认清我过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仍然很庞大,如何有效的转移,利用他们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次,我们应该重视提高农民工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