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的作品从年代上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陶渊明28岁以前,为早期;从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之间,为中期;从晋安帝义熙二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为后期。纵观这三个历史时期,陶渊明的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意向以及哲学观点截然不同,本文从陶渊明的诗歌出发,从陶渊明诗文中的思想特色入手,分析陶渊明不同历史时期自身思想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成因。他的诗文在上述的三个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相互矛盾的、冲突的、不可调和的,但同时就是在这种不可调和中他的思想又产生出光照古今的和谐之美。针对陶渊明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文,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把他的思想也分为三个阶段,陶渊明的早期思想明显受到中国传统儒家建功立业思想的影响,我们看他的诗文能从其中感受到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这种儒家入仕思想,这在他早期作品中占思想的主流地位,我们试把陶渊明青少年时期称为他思想的第一阶段;陶渊明思想的第二阶段,多受官场黑暗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陶渊明本身亲近自然、向往自由,不愿与世之小人同流合污,同时,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玄学以及庄老哲学的影响极为深远,陶渊明置身其中亦不能免俗,在这思想共鸣庄老盛行的大时代,陶渊明选择归隐,也就容易理解。 在田园的呼唤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一时代打下的思想烙印,能够感受到陶渊明在这个时期作品中流露出的向往田园生活,希冀身心自然的思想。可是儒家思想以及家族的荣光时刻又让陶渊明的思想充满矛盾,诗文中他对政事的难忘,对亲旧的难忘,可以说就是这一时期矛盾的体现。这一时期是陶渊明思想的融合升华期,也可以说这个时期陶渊明的思想矛盾与洒脱并行,希冀与逍遥共存,这些构成了陶渊明这一历史时期诗歌的主流,也是其作品中表达出最真实的思想。陶渊明思想的第三个阶段,我们能从他的诗文中感受到他羁鸟恋旧林,池鱼归故渊的喜悦,另一方面,生活的苦难又给了陶渊明更大的磨砺,连年的战乱加上天灾人祸以及陶渊明自身的原因,陶渊明的生活时刻面临着困境。“诗必穷而后工”也是在这个时期陶渊明的诗歌愈发的体现出安贫、固贫的思想,体现出一种人生的超脱之感。总言之,本文就是要从陶渊明诗歌作品中折映出他的思想发展脉络,探析他的思想流变,从而来了解陶渊明的情感世界。并以此为契机,对陶渊明的思想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以使其更加完善、丰富并且富于生机与活力,这也便成了本文旨在揭示与论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