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经历了1997年黄河持续断流、1998年南方特大洪灾后,中国于1999年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其目的在于减少坡耕地,增加森林、草地面积,改善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目前,针对中国北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研究已有不少,而针对中国南方退耕还林工程后的大尺度植被变化研究还为数不多。本研究采用2000-2009年MODIS250m增强型植被指数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数据和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南方植被近10年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气候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包括统计数据、野外调查数据等),分析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9年中国南方5.25%(5400万ha)的EVI显著增加(p<0.05),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中部及西南部山区,O.98%(938万ha)的EVI显著降低p<0.05),该区主要分布在东部长江三角洲、南部珠江三角洲和青藏高原地区。EVI季节变化趋势分析显示:显著增加的EVI主要来自春季的贡献(占所有EVI显著增加像元的39.69%),其次是夏季(20.59%)。研究区内323个气象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趋势分析显示:气温显著增加的气象站点数为51个p<0.05),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年降雨量显著降低的气象站点有9个p<0.05)。气象站周围1km缓冲区内EVI与年均气温、年降雨量的相关性显示:只有3个气象站的年均气温趋势与。EVI趋势呈显著正相关p<0.05),年降水量与EVI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气候变化不是导致中国南方植被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地形数据进一步分析了2000年、2009年土地覆盖变化,结果显示:研究区近10年耕地数量下降958万ha,森林、灌丛、草地分别增加约300万ha;在EVI显著增加地区中,坡耕地(坡度>15°)面积下降317万ha,森林面积增加161万ha。植被覆盖变化主要与人类活动以及植被恢复政策存在较大关系。本研究为退耕还林(草)工程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实施益评价提供了参考,并对未来的植被建设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