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世界性石油危机爆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汇率出现了剧烈的波动,任何一个持有货币的经济主体都面临着因汇率和利率变动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国际金融市场随之产生了规避风险的强大需求。出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机构原有的产品和服务己失去市场,市场风险难以通过传统的金融业务本身来规避,金融创新迫在眉睫。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其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从诞生到现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衍生金融工具己经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破坏力:一方面它通过套期保值,规避风险,以小搏大,降低成本,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衍生金融交易品种层出不穷,交易金额急剧增加,市场参与者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风波不断出现:八十年代的美国垃圾债券市场,九十年代的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亚洲金融危机等,都使人们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了畏惧感,衍生金融工具甚至被认为是经济领域中的洪水猛兽。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己经引起了各国学术界和管理当局的广泛关注,于是包括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内的制度体系创新,就成为各国管理当局和相关国际组织共同努力的方向。1在此大背景下,我国财政部也于2006年2月15日,出台了四项涉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它们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要求上市银行在2007年1月1日实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是四个准则的核心,因为无论是金融资产的转移、套期保值或者金融工具列报的前提之一就是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该准则的出台不但弥补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未规范衍生金融工具计量问题所产生的缺陷,而且还会对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频繁的商业银行,在财务和生产经营方面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阐述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属性入手,着重分析新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有关规定,给我国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为了应对这些影响应当采取的策略等。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导论,本章开篇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接下来分两大部分对与论文题目有关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综述性的研究,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二章衍生金融工具的概述,本章分别从金融学和会计学两个方面对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理论做了阐述和研究。第三章新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规定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本章分析了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规定,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做了比较。第四章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本章是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变更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研究。第五章商业银行应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变化的策略建议,本章是在前一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为商业银行新衍生金融工具规定的实施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目前大家的研究多集中于衍生金融工具新规定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的某一个方面,缺乏全面性的研究;或者是只谈影响,而对新准则变更的原因、基础、动力以及其变更后的合理性研究较少,既只谈结果而不管过程,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缺少系统性。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做了系统全面的研究。(2)本文从五个方面研究了衍生金融工具新规定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其中在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研究中,首次采用了与银行业风险管理实践相一致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