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x789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氢脱金属工序是加氢处理工艺中的重要一环,而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开发利用更是提高渣油加氢处理质量的重要手段。鉴于目前工业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存在着成本高、活性以及稳定性不佳的现状,本文旨在通过添加第二助剂以及有机配体络合剂的方式改善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性能,得到加氢脱金属催化剂适用的构效关系。本文首先制备了不同Z/Mo系列、不同Z浸渍方式系列、不同C-Z系列以及不同E-Z系列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其次,对各催化剂进行了BET、XRD、H2-TPR、NH3-TPD、Py-IR、HRTEM表征,探究不同Z/Mo、不同Z浸渍方式以及有机络合剂的添加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孔道结构、表面晶体类型、表面酸性强弱、酸类型分布、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相互作用以及纳米簇活性相微观形貌等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第二助剂Z减弱了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调变了催化剂表面酸性强弱以及提高了B酸量;纳米簇活性相堆垛层数逐渐向二层及二层以上分布,且Z/Mo=3a(C4)、Z/Mo=4a(C5)型催化剂拥有较短的平均片层长度以及适宜的堆垛层数。与分步浸渍相比,共浸渍所制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最弱;弱酸适中同时B酸最多;纳米簇活性相堆垛层数多集中在二层、平均片层长度较短。添加C后,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相互作用进一步变弱;总酸有所增加;纳米簇活性相堆垛层数也进一步向二层过渡,则更易调控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所需的活性相结构。添加E后,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相互作用加强,难以形成稍高加氢活性的Ⅱ型“Ni-Mo-S”活性相结构;总酸减少,且各酸性酸量也均减小;纳米簇活性相堆垛层数中单层有所增加,二层及以上均有减少,达不到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活性相所需的稍高堆垛层数分布情形。催化剂加氢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随着Z/Mo增加,各油样V脱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其中Z/Mo=3a型催化剂脱V性能最好,达到93.1%;各油样Ni脱除率先增大后轻微减小,其中Z/Mo=4a型催化剂脱Ni性能最好,达到42.1%,且二者反应后孔道损失程度适中。C-Z络合系列催化剂,脱V性能与前者相差不大,均在93.0%左右,而脱Ni性能提升明显,且随着C增加呈现先增加后轻微减小的规律,其中-COOH:Ni=b+3c(CA4型催化剂脱Ni性能最高,达到52.0%。CA4反应后孔道较C4稍有损失,考虑其脱Ni能力最高。因此,认为CA4适宜用作HDM催化剂。
其他文献
原油破乳是油田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常施加高强电场可促进油中水滴发生聚并,加速油水分离。然而,驱油药剂的存在将改变液滴界面的动态响应,致使液滴间难以发生聚并,电脱水器的脱水效率降低。目前经典的静电聚并理论难以阐明这一科学问题来指导工业生产。本文通过微观实验研究了直流电场作用下油中水滴的聚并准则与界面特征演变规律,揭示了复杂液滴发生不聚并的微观机理以及聚并过程中的界面响应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油田采出液为油、水和溶解气等多相混合介质,并且采出水溶液具有高矿化度的特点,往往造成集输管道和原油沉降罐、原油储罐发生严重腐蚀。因此,本文通过改变温度及油水混合状态,利用腐蚀失重法、丝束电极(WBE)技术及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检测方法,研究了20#钢整体和局部腐蚀时空关系,总结了不同影响因素下20#钢的腐蚀规律,探讨了20#钢在不同介质中的腐蚀机理。首先,通过腐蚀失重法和丝束电极技术,研究了2
随着油田开发周期延长,油井生产原油的含水率逐渐升高,对于原油尚未脱水或脱水程度不高的输油管道,尤其是起伏管道,在输送过程中会在管道特定位置形成积水。管道内的积水为管道内的电化学腐蚀以及细菌腐蚀提供了一定的介质和环境,长此以往,便会发生腐蚀,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甚至人身安全。积水的存在还会直接增加管道维护费用,而且限制管道的运输能力、威胁管道的安全运行。本文通过理论公式、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输油
目前,油气混输管道已被用作覆盖大部分渤海,南海和大部分东海的主要交通方式。油气混输管道与单相运输管道一样,需要面管道运输安全问题的巨大挑战。而管道泄漏问题一直是管道安全生产维护领域的难题,且事故发生率较高,是影响管道稳定可靠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实时、有效的检测方法来保证油气混输管道的安全、正常运行,但是常规的油气混输管道的泄漏检测方法都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声波法泄漏检测技术是现代检测
W/O型原油乳状液是油田现场较为常见的一种采出液形式。由于三次采油过程中采用注气驱方式,会使得采出的W/O型原油乳状液处于带压溶气状态,而现阶段对不同溶气种类下溶气原油乳状液的特性研究还较为欠缺。本文利用带压溶气原油乳化装置在不同溶气环境(CO2、CH4、N2)和不同溶气压力(1MPa、2MPa、3MPa)条件下,对长庆原油进行带压乳化,并通过溶解度测定装置、溶气原油乳液稳定性分析装置、界面张力仪
为了系统研究X70钢在直流杂散电流不同干扰方式(阴极干扰、阳极干扰和阴阳极交替干扰)、不同电流密度(小直流、大直流)下的极化特性。设计一套直流干扰下的电化学测试装置,实现了以下功能:(1)直流电流对工作电极进行干扰的同时进行电化学测试;(2)既能进行阳极干扰又能进行阴极干扰下的测试;(3)准确控制施加在工作电极上的干扰电流大小;(4)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应用电化学方法测试X70钢的电位曲线、极化曲
涡流管以其简单的结构,广泛的适用条件以及高效的能量分离性能,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重点关注。虽然涡流管已大量的投入到生活生产中,但由于其内部复杂的流动变化,众说纷纭的能量分离机理,使得人们仍未能完全掌握其工作原理。传统的涡流管研究多关注其制冷效应,而涡流管能同时产生冷、热双流体。因此,涡流管在制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以及巨大的理论研究价值。本文以逆流型涡流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
非金属管道因为它的使用性能优异、安装及维修成本低的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原油输送中。然而现阶段对非金属管道摩阻系数的工艺计算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需要对非金属管道的摩阻系数进行研究,给工程计算提供指导。本文分金属管道以及三种不同型号的RTP非金属管道四种管道材质,三种实验介质,三种管径对非金属管道流动摩擦阻力系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以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道(简称RTP管道)为
外涂层是海底管道与外界腐蚀环境隔离的重要屏障,但是由于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检测设备及定期的管理维护,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涂层缺陷,研发有效的管道外涂层缺陷检测装置,将为保障海底油气管道的安全和高效运行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结合的方法,研究适用于海底管道外涂层缺陷检测的超声波检测技术,结合管道内检测环境对超声换能器进行选型和参数设计,识别涂层缺陷回波的响应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具有模块化程度高、扩展性强、等效开关频率高、开关器件耐压要求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柔性直流输电和直流电网中。但MMC系统多变量、多控制目标、强耦合性以及非线性的特点增大了控制系统设计的难度。因此,对MMC内部变量控制、外部变量控制以及MMC内部耦合的研究尤为重要。针对MMC内部存在多变量的问题,根据子模块平均模型与静止坐标系下MMC的数学模型,分析了MMC内部电气量的主要组成成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