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寺院羌姆是一种藏传佛教的大型法事活动,其中的舞蹈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奥义和复杂多变的动态形象;民间祭礼舞蹈则是原始祭祀仪式的重要构成因素。本文将研究的视点集中在这两种宗教舞蹈活动上,观察它们在当代青海地区的播布和传衍,以它们真实的现存状况为依据,梳理这两类舞蹈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规律,并对比二者之间共同的形式特点和宗教性的本质意义。 本文试图较全面地运用舞蹈生态学形态特征提取的研究方法,并借鉴人类学田野考察的方法,着重对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的基本形态、典型特征作出判断,对作为宗教祭祀仪式所由形成的生态环境因素给予一定的分析和阐释,从而在实证性的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研究方向上迈出实际的步伐。以往对于上述课题的研究有成功也有许多遗憾,科学理论方法的缺失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在方法论上的新尝试给研究工作引入了新的视角,从而也给出了关于民族宗教舞蹈的新结论。本文写作中所记载的田野工作实例,将是对青海宗教舞蹈现状的一笔真实的记录。 本文分绪论和三个章节展开。绪论界定了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概念,综述了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目的。第一章,梳理了青海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羌姆的历史脉络和现存状况,分析了寺院羌姆中的角色分类、典型性动态和结构意义。第二章,概述了青海民间祭礼舞蹈的基本种类和播布情况,着重分析了“六月会”各种民间祭礼舞蹈的舞目和仪式程序,以及作为原始祭祀“活化石”的青海民间血肉祭礼。第三章,综合分析了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之间共同的宗教艺术形态特征,并指出二者形态特征的一致正源于它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信仰。 由于20世纪以来社会生活的动荡和变迁,以上两种舞蹈正在经历着它们自身的巨变。中国大力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和日益高涨的民族文化保护热情,都需要实证性的艰苦调查工作、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本文试图以探索性的研究工作为此提供一个实例,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