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展有着比较特别的现象:股权普遍高度集中化且国有持股占绝对经济优势。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股权的分置改革终结了二元股权结构,可以说这次改革是一个划时代的节点符号且实现了证券市场的全流通。在此背景之下,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行业资源的集中化,并购重组事件也日益频繁。由于并购的过程往往涉及股权的转移,所以股权交易定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评估方法的不同会给评估结果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发生了控制权转移的股权收购事件,则会存在更加复杂的情况,不同的交易对象和交易场景都会对控制权价值评估产生显著影响。除了股权定价方面的问题,还会涉及到终极控制股东对外部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风险。因此公司治理中如何防止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对象。首先,本文充分借鉴国内外对于控制权价值的研究成果,系统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之上把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价值作为研究对象,对控制权与控制权价值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总结阐述,并对各种控制权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其次,展开控制权与控制权价值的理论研究,分析控制权产生的原因以及背后的理论支持,对控制权价值的实现途径进行归纳,发现终极股东在获取控制权私利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股权结构。之后对控制权价值的驱动因素进行分类探讨,为后续建立联合修正系数框架作铺垫。其中控制权价值的驱动因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宏观驱动因素,另一部分为微观驱动因素。宏观因素主要来自于公司外部,比如法律制度环境、行业特征、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等。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是从资本结构,盈利状况、股权集中度、企业规模和股权转让比例等方面对控制权价值的影响程度进行剖析。再次,阐述资产评估中三大基础方法评估控制权价值的局限性,说明传统的三个方法并不能简单套用在控制权价值评估上。最后,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建立外生变量修正系数和内生变量修正系数,对BH模型进行联合修正,重新建立控制权价值评估模型。之后和收益法中的Black-scholes实物期权模型(以下简称“B-S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修正的BH模型误差率更低,只有1.01%。可以证明修正的BH模型有助于提高控制权价值评估的准确性,进而完善控制权转让过程中的交易定价问题。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发现控制权价值在实际资本市场中广泛存在,通过运用基于驱动因素修正的BH模型可以有效对控制权价值进行评估。本文以不同的视角,将控制权作为一项资产进行切入,突破资产评估传统的三大方法,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修正体系,并与大宗股权交易中的BH模型相结合的计算方式来评估控制权价值。本文通过探究控制权价值影响机制,有助于资本市场的股权交易和控制权转移定价,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程度的最优化。通过对控制权的合理定价,有助于促进保护外部中小股东利益并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帮助缺乏话语权的中小股东认识到控制权的经济价值,避免控股股东在持有特殊性质股权时过度侵占相关者的利益。本文为进一步改善全流通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抑制终极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充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