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MOOC作为新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成为推进“互联网+教育”战略落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工作内容,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按年度分批建设和认定在线开放课程,加强在线课程常态化质量检查和评价的要求。在医学教育领域,为了适应我国开展新医科教育改革的需要,医学院校正在广泛地建设和引进医学MOOC,利用在线教学手段,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质量问题是制约MOOC发展与应用的瓶颈。在国外MOOC质量评价标准无法适用于我国MOOC和我国尚未制定MOOC统一评价标准的现实背景下,文献研究和调查发现,我国医学MOOC存在着评价导向不明、评价标准缺失、评价内容混乱、评价精准度不够四个关键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医学MOOC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针对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现实需要,亟待通过研究医学MOOC质量要素,构建一套适合于我国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标准和工具。研究目的:为了落实国家加强在线课程质量管理要求,本研究针对教育管理部门对医学MOOC认定和质量督导评价需要,围绕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时“评什么”和“如何评”两个关键问题,探索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和质量特征,构建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导向和评价流程,为学校建设医学MOOC提供指导规范,为教育管理部门开展课程质量监管工作提供工具和手段,为中国医学MOOC学习者选课与评课提供适用的评判依据。研究方法:按照综合评价法的研究范式,遵循调查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求,分析建设质量要素,建立指标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思路,一是采用文献分析法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求,分析了解国内外MOOC建设质量、MOOC评价和医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医学MOOC评价三个主题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医学MOOC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与评价手段缺失问题。二是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 4235名学习者对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期望,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功能展开理论和CIPP理论,借鉴欧洲QRF质量框架和我国课程评价模型,构建了包括两类评价主体,四类评价内容,五个评价环节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三是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研究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在扎根理论和质量功能展开理论指导下,调查了我国1118门医学MOOC的真实质量数据,提取了包括设计维度,授课维度和服务维度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要素模型。四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在欧洲QRF质量框架的基础上,分别吸收国家对课程建设要求和医学教育改革要求,明确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的四种来源,面向4322名学习者、651名MOOC设计者,371名MOOC授课者和332名MOOC服务者,征集了 74209条医学MOOC质量评价指标,经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指标初选和优选,筛选出了包括设计质量,授课质量和服务质量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120项三级指标共计144个指标构成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五是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编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邀请31名国内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过四轮咨询修改,并对专家权威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意见协调系数进行统计,完成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指标体系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实施模型的修改意见收集和修订,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咨询和建立重要性矩阵,明确了各指标项的权重。六是采用实证研究法完成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按照实证研究的范式,选择S省MOOC管理部门参评的16门医学MOOC和Z地区平台的65门医学MOOC,先后由16名专家和7354名医学MOOC学习者,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试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SMART指标有效性评价法,分别对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通过为期三年的研究,一是设计了包括3个维度13个核心因素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为医学MOOC建设质量提供了质量框架,二是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和109个指标项描述构成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三是形成了适用于教育管理部门和学习者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模型。在三个方面形成了创新性的成果:一构建了体现中国课程质量特色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打破国内外以往设计通用性MOOC评价指标体系的常规做法,在评价指标项的标度中融入了“金课”、“课程思政”和新医科教育三个方面的中国课程质量的最新要求。二提出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和医学MOOC建设质量要素模型。从设计、授课和服务三个维度构建了医学MOOC的质量要素结构和质量特征,建立了面向教育管理部门和学习者两类评价主体(角色),四个评价环节,三类评价内容(数据)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框架,解决了教育管理部门在医学MOOC认定和质量督导工作中“评什么”和“如何评”的问题。三找到了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7个关键指标。构建了体现我国医学MOOC质量特征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指标池,通过计算找到了设计能力、制作手段、授课能力、师生互动、学情分析、应答服务、安全服务是贡献率排名前7位的评价指标。研究结论: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医学MOOC建设质量的量化评价是可行的。医学MOOC建设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授课质量和服务质量三个维度,涵盖课程目标,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师资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结果认定,用户管理服务,学情分析服务,课程内容服务,应答服务,安全运维服务共计14个关键要素。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需要以教育学和管理学理论为指导,从设计者、授课者与服务者视角设置评价指标,融入学科特色和地域政策相关要求,将教学设计能力,制作设备与工具,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作为医学MOOC建设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心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接受健康体检的慢性病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服务;观察组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慢性病发病率、血压、血糖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慢性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尿酸等指标水平均
目的:探讨医改背景下,医院如何开展门诊慢性病医保管理。方法:医院从完善组织体系、落实医保政策,引入医保智能审核监控系统,承接门诊慢性病办理业务,强化门诊慢性病就诊管理,建立监督反馈与考核机制等方面对门诊慢性病医保管理进行探索与实践。结果:规范了诊疗行为,保障了医保基金安全,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结论:较为完善的门诊慢性病医保管理措施对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基层慢性病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接收的98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为主要原则,每组4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则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的患者则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3.67%。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分析创面缩小面积、出现明显肉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创面缩小面积、出现明显肉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
目的探究健康管理中心对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健康管理中心内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受试者接受传统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社区健康宣教,分析干预后两组血糖指标、血压指标、体质量指标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干预之后血糖值、血压值改善情况明显更好,P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166例糖尿病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开展围术期护理,对照组单纯利用术后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病率等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6.02%,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13.2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PSQI量表评分、护理质量评分、HAMD量表评分比较
白藜芦醇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近年来,白藜芦醇在糖尿病中的治疗作用逐渐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作用机制复杂多样,涉及抗氧化应激、抗炎、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及降低血糖等。就白藜芦醇对糖尿病的药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重症肾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症肾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治疗,B组采用双冲击(甲泼尼龙+环磷酰胺)+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尿mAlb、β2-MG指标、血浆IL-6、IL-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D3+、CD4+均高于治疗前(
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10.8%,严重危害国民的健康。CKD在我国乃至世界已经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导致CKD发生发展的机制仍尚未阐明。肾小管周围因为微血管稀疏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常常因缺氧等应激而易发生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也已证实,慢性缺氧是通过损伤肾小管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原因,在各种CKD患者的肾组织中均存在慢性缺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