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转自杀基因的树突状细胞(DC)对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诱导的cGVHD效应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cGVHD同时保留GVL效应探索新的方法。将BALB/C小鼠为供鼠,将其脾淋巴细胞输注入对受鼠CB6F1小鼠体内,行半相合移植,建立慢性GVHD模型。体外鉴定转自杀基因的树突状细胞(TK-DC)的免疫耐受作用,并检测在小鼠体内成功植活、能诱导其自杀后,把TK-DC作用于慢性GVHD模型,研究该细胞对小鼠慢性GVHD的治疗作用,并根据TK-DC对GVHD效应的调控结果,启动自杀基因,诱导细胞死亡,做到既能减轻慢性GVHD,又不削弱GVL效应的目的。
方法:
1.体外鉴定DC细胞的免疫耐受作用: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鉴定DC细胞、转自杀基因DC细胞(TK-DC)、TGF-β培养的DC细胞(TGFβ-DC)、TGF-β培养的转自杀基因DC细胞(TGFβ-TK-DC)的诱导耐受功能,并用LPS刺激使各组DC成熟,观察对T淋巴细胞的活化功能。
2.将TGFβ-TK-DC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入小鼠体内,于输注后第1、15、30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FP荧光量,鉴定该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植活。于输注后第15天用更昔洛韦(GCV)腹腔注射,启动TK基因,体内诱导细胞自杀,第30天再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FP荧光量,观察体内TGFβ-TK-DC数量的变化。
3.建立半相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诱导的慢性GVHD模型:以亲代BALB/C(H-2d,♂)为供鼠,以Balb/c×C57BL/6 CB6F1(H-2d/b,♀)为受鼠行脾淋巴细胞半相合移植,建立慢性GVHD模型,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T淋巴细胞的反应性,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中分泌IL-4、IFN-γ的CD8+T细胞量,观察cGVHD效应。
4.建立TGFβ-TK-DC细胞治疗慢性GVHD模型:移植后第25天应用该树突状细胞尾静脉注射模型小鼠,同时设置TGFβ-DC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环孢素A治疗对照组,于移植后第40天再次观察cGVHD效应的改变。
5.建立GCV治疗慢性GVHD模型:于移植后第40天予各DC细胞治疗组腹腔注射GCV(更昔洛韦)启动自杀基因,同时设置腹腔注射注射用水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环孢素A药物停药对照组,于移植后第55天再次观察各组cGVHD效应的变化。
结果:
1.经TGF-β培养后,TK-DC表现出明显的致耐受性,其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效应比普通TK-DC明显减低。但TGF-β不能抵抗LPS对DC细胞刺激成熟的作用。 TK-DC与DC的作用类似,证明转入TK基因未对DC细胞的功能造成影响。
2.在TK-DC细胞注入小鼠体内后第30天,可以检测到GFP荧光,表明TK-DC细胞成功植入。在更昔洛韦腹腔注射后小鼠体内DC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更昔洛韦在体内成功诱导TK-DC凋亡。
3.移植后小鼠出现嘴角脱毛等cGVHD临床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内分泌IL-4的CD8+T细胞数量较正常小鼠明显增高,提示造模成功。
4.TK-DC细胞对cGVHD有治疗作用,其效果与环孢素A类似。
5.在应用更昔洛韦启动自杀基因后,TK-DC对cGVHD的治疗效果消失,cGVHD再次出现。
结论:DC细胞转入TK基因后未对其功能造成影响,TK-DC细胞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小鼠对供体小鼠脾细胞的免疫耐受。GCV诱导TK-DC细胞自杀后,慢性GVHD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