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解译中几种常见数据源的比较研究——以湖北黄石矿山为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t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挖掘和不合理开发,使矿山地质环境得到进一步恶化,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多,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监控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作为一种快捷、有效的监测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遥感监测过程中如何高效的利用常见遥感数据源监测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了解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已经成为许多遥感地质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常见的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解译项目中,对于数据源的选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空间尺度上,根据区域矿山与重点矿山解译的不同成图比例尺要求,如何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在时间尺度上,为满足不同的监测时长要求,如何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在解译对象上,如何选择适合的解译不同对象的遥感数据。   论文以湖北黄石矿山为例,利用几种常见遥感影像(TM、ALOS、QuickBird、WorldView2)解译矿山地质环境,比较研究解译过程中数据源的适用性问题。具体体现在:针对黄石地区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土地的占用与破坏(土地覆盖类型变化与矿山开采信息变化)、水体污染、地质灾害等问题,通过比较遥感数据的光谱、纹理特征,选择适合不同遥感解译对象、解译精度的遥感数据和解译方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在区域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解译过程中,需要在区域矿山和重点矿山两个层次上对矿山的地质环境变化进行遥感解译。对于区域矿山的解译成图要求,一般成图比例尺以1:25000、1:50000为主,其最佳成图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一般介于2.5~10m,常见的遥感数据有ALOS、SPOT、IKONOS多光谱、QuickBird多光谱,其中以SPOT数据历史时长最长,能监测到1990年以来地质环境的变化;对于重点矿山的解译要求,一般成图比例尺以1:10000、1:5000为主,其最佳成图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以亚米级数据(包括1m)为主,常见的遥感数据有IKONOS、QuickBird、WorldView、GEOEYE-1,其中以IKONOS历时最长,能监测1999年9月以来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   2、在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解译过程中,对土地覆盖类型、水体污染遥感解译,利用地物的光谱特征容易将其区分,适用于以计算机自动解译为主的遥感解译;对于矿山的开采信息变化、地质灾害个体遥感解译,利用地物的光谱特征不易将其区分,须借助于地物空间结构与纹理特征分析,适合以目视解译为主的遥感解译方法。   3、对比融合后的TM、ALOS数据解译区域矿山的土地覆盖类型,结果显示融合后ALOS数据分类精度大于融合后的TM数据,但融合后的TM数据分类精度也能达到分类要求。利用TM、ALOS数据对比解译区域矿山的开采信息及造成的水体叶绿素a与悬浮物污染情况,结果显示TM、ALOS数据自动解译矿山开采信息的解译结果精度不能满足要求,对于水体污染解译结果显示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随季节的变化相差很大,利用ALOS数据的提取水体污染分类精度优于TM数据。   4、对比TM、ALOS、QuickBird、WorldView2数据解译矿山开采信息与地质灾害,明确了不同解译精度下最适合的遥感数据选择问题。
其他文献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是指导和推动中国妇女事业进步和发展的国家行动纲领.2011-2020年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凸显了对"妇女与教育"领域的重视,排位顺序提前,与国际妇女发展
洞穴水下考古和地表水域水下考古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人员组成、遗址形成原理、地下河水文信息、遗址价值与环境价值考量、应急预案等方面,探讨该特殊性所在及其
本文拟通过对圆周记录法、软参考线记录法、硬参考线记录法、相对基点记录法、分区记录法等中国以往水下考古工作中一些记录方法的初步总结和分析,为今后水下考古发掘过程的
中国古代水下沉船的埋藏环境可分为掩埋型和出露型两类.海底环境与船载文物是形成水下沉船遗址不同埋藏环境的两大重要因素.针对不同的埋藏环境,对水下沉船遗址的发掘、保护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供水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逐渐显现出来,世界上许多城市在遇到突发性和非突发性供水风险时发生供水危机。为了保障
近年来,近代沉舰遗址已纳入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范畴,由于其体量巨大,埋藏原因复杂,给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以"丹东Ⅰ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为切入点,综合其他几
砂卵石地层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的分布,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复杂地层。由于砂卵石具有孔隙率高、渗透性强等特性,因此会给工程带来一系列不利的问题。根据研究表明
近年来,中国海域经水下考古发掘出水了大量的陶瓷文物,其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海洋出水陶瓷文物的病害主要有残缺,析盐,开裂、崩落、剥落,脱釉,釉彩脱落、变色或褪色,釉
本文主要介绍了"华光礁Ⅰ号"出水船体构件、陶瓷器和铁器的保护修复实施情况.“华光礁I号”南宋沉船处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要冲,也是中国在远洋海域发掘的第一艘古代沉
经过长期的水下埋藏,"小白礁Ⅰ号"沉船船体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和周围环境处于平衡状态.为保证船体出水后不发生进一步的病害,配合考古发掘同步进行了现场保护工作.在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