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城市中自然景观要素最为综合的区域,城市滨河区域在整个城市景观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城市居民对健康、生态的河流景观的强烈诉求下,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先后开始了滨河区域的建设与改造。城市滨河区域的生态现状及其主要的游憩景观职能,要求我们在对其实施生态修复的同时必须进行与之相适配的景观设计,从而不仅使城市滨河区域的生态环境能得到完善的保护修复,而且使其景观环境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的功能。近些年来我国一些较发达城市的滨水空间景观设计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与评价,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滨水区域景观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面临着许多较难解决的问题,如滨水景观生态环境失衡、过于注重功能性、园林要素运用不得当、景观面貎雷同、地域历史文脉表达不足等等,且在我国滨水空间实际建设中相关理论的应用也并不充分。因此,进行更加系统的滨水区景观的理论研究、以实际案例中的实践经验来丰富理论体系,学会更好的用相关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滨水环境中的景观设计,对提升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滨水区域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其作为滨水景观提升设计的指导基础。以临汾城区段汾河滨河绿地为例,在对其环境特征与各个景观要素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滨河绿地现状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技术层面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1、基于对各个景观要素的现状调查分析,临汾城区段汾河滨河绿地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绿地各个空间组织缺乏有序性;景观节点布置缺乏脉络导引;部分区域植物景观层次、色彩等方面设计缺失;道路系统导引性、空间组织性不足。2、在临汾城区段汾河滨河景观提升的理论探讨中,提出了“生态汾河,人文汾河,和谐汾河”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基础,在满足河道水利枢纽的功能前提下,围绕维护汾河河道健康、实现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调,打造汾河生态文化长廊”的指导思想;基于功能、生态、文化等角度确立了滨河景观提升的目标定位;总结出水利防洪功能优先原则、生态原则、传承汾水文脉、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3、在景观提升的技术层面探讨中,研究了关于生态体系的构建,提出通过规划滨水景观核心带、缓冲带、生态外围衔接带来构建生态廊道;探讨了关于构建文化体系的相关问题,提出以时间序列为主脉络,以地域历史文化为基础、水文化为主流、民俗文化为衬托来构建文化体系;研究了关于保持景观乡土性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强化乡土自然群落结构模式的应用”、“基于景观多样性建立近自然植物群落”、“强化生态湿地建设,提高野生植被恢复”等具体策略。4、进行了汾河城区段滨河景观的提升性设计,提出“一轴三带八区”的整体结构优化性方案,针对主要的景观节点进行了具体的提升性规划设计;针对绿地现状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分别从造景植物选择与季相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提升性方案;提出构建有序的景观文化脉络,并具体论述了体现文脉的景观营造方法;针对道路系统现状,分别从加强交通引导性、提升道路游赏趣味性、合理组织景观空间三个方面进行了提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