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立国之本在于教育,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表达与交流”是全面发展的公民安身立命、满足社会愿景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而培养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写作教学却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痛点、难点、弱点。基于“问题解决”的良好夙愿,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扎根语文教科书微写作研究,让微写作成为阐释写作教学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样本,在提升写作素养、实现知识创新的同时浸蕴传道情怀、授业底蕴和解惑能力。语文教科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国之本在于教育,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表达与交流”是全面发展的公民安身立命、满足社会愿景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而培养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写作教学却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痛点、难点、弱点。基于“问题解决”的良好夙愿,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扎根语文教科书微写作研究,让微写作成为阐释写作教学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样本,在提升写作素养、实现知识创新的同时浸蕴传道情怀、授业底蕴和解惑能力。语文教科书中“名微实全”的微写作,丰富的情境和独具匠心的活动设计是沟通教学与研究的纽带,架起了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解决写作教学中“没啥写、不会写、不愿写”的困境。基于此,本文以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微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立足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部分的要求,依托学理探究与实际调查,通过对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微写作任务梳理、内容分析以及对于微写作教学现状的考察,尝试探讨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微写作教学策略,为优化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建言献策。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五册教科书为研究样本,以教科书中微写作任务及其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和调查研究为主要方法,按照“微写作任务梳理——现状调查——实践建议”的路径推进研究。本文包括绪论和正文四章。绪论部分主要交代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拟突破的难题和创新之处。第一章:微写作教学概述及理论依据。主要阐释微写作的历史渊源、内涵特征与微写作教学的优势,并论述了微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第二章: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微写作任务研究。着重梳理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编排的微写作任务,总结其编排特点和内容特色。立足于相关理论基础,先对统编教科书中单元微写作任务进行梳理,再严格按照微写作的概念和特点分别对五册教科书中的微写作任务进行筛选、统计与汇编;再次,从教科书中微写作任务的主题布局、内容构成、任务驱动、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为第三章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微写作教学现状的考察提供内容支撑。第三章: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微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立足于教科书中微写作内容组织与呈现特点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并进入一线课堂进行实际课例与微写作讲评分析,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展现高中语文微写作教与学的实际现状,发现问题并剖析原因。第四章: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微写作教学策略探讨。针对当前统编背景下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困境,按照写前、写中写后对微写作教学进行建言献策,通过“微写作前(精准研判学情与深挖教材的优化策略)——微写作中(克服目标模糊与训练无序的改进策略;化解支架失援与知识迁移乏力的强化策略)——微写作后(扭转评改泛化与衔接长篇不畅的改善策略)”三项环形而非线形的维度策略支持完成对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微写作教学的优化。以求达到可供考量、能运用于实际微写作教学的教学设计与策略探讨,为增进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微写作教学的有效性贡献微薄之力。结语部分对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对研究发现的不足进行总结性思考,并对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其他文献
ICSID机制的核心是管辖权制度,判断仲裁庭是否有解决争议的资格在于管辖权是否确立,相应的,提出管辖权异议也是当事人重要的抗辩权。ICSID管辖权异议是阻止仲裁庭管辖成立的重要环节,而由于ISDS机制的特殊性,处于被动地位的缔约国往往是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实践中频现的管辖权异议涉及人权、环境以及投资者不法行为等议题,关乎缔约国国内的公共利益和主权利益。与之相反的是,ICSID机制形成了管辖权扩张
<正>科学课的总结课对每一位科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无论是课程标准、教材还是教学用书上都缺乏具体的模式供教师参考,科学课的总结课往往是
"真理逻辑"是中国化唯物史观研究基本的学术视阈,包含"真理检验逻辑"和"真理规范逻辑"。"真理检验逻辑"回答和要解决的问题是"真理如何检验的问题","真理规范逻辑"回答和要解决的问题是"真理是什么的问题"。衡量真理在社会实践中是否得到了实现的问题,属于"真理检验逻辑"的研究领域。"检验真理标准"就是检验预设或既定的"真理逻辑"是否适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认知逻辑",属于"真理检验逻辑"的研究领域。确立
针对有价值的问题,采用科学的范式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意义才可能实现。文章通过对70年来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后发现: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范式根据其发展特点大致分为5个阶段,从早期的缺乏范式意识到现在的具备范式多元化意识,研究范式意识逐步增强;“非实证研究”逐渐减少,“实证研究”逐渐增多,“量化法”“质化法”“混合法”的运用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文章认为对于研究范式的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语言是先导,是无形之路。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各地汉语学习者的人数日益增多,中文之美的世界传播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AI+教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中文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Chat Gpt技术的出现都给国际中文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对外汉语教学近10年来的发文情况进行了研究,对该领域现状、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时期
“维托·G·加洛诉加拿大政府仲裁案”是申请人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向常设仲裁法院(PCA)提起的国际投资仲裁案件。在该案中,申请人加洛先生通过收购加拿大企业的股权份额,将加拿大企业与加拿大政府之间的纠纷以国际投资者身份诉至国际投资仲裁庭,但无法证明其获得所有权或控制权的确切时间。本案在申请人是否滥用权利、恶意挑选法院以及仲裁庭是否具有属时管辖权等问题上的讨论,反映出当前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改
<正>目次一、案情简介(一)报案情况(二)案前调查(三)立案依据(四)立案调查(五)建立证据体系(六)审判结果二、思考探索(一)商业秘密由谁来确认(二)如何证明情节严重(三)如何确定损害价值(四)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五)评估机构如何确定三、司法建议2017年3月,《司法部关于严格准入严格监管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的意见》(也称“双严十二条”)司法鉴定许可“四大类”不包含知识产权、财务审计,需
李宏伟教授所著《超越认识论与价值论之争的技术实践真理研究》一书,针对哲学基本问题和科学技术哲学争论展开研究,充分肯定了我国“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解放、拨乱反正意义,进一步拓展深化了技术实践自身的真理意义认识,给我们许多富有新意的思考启发。该书资料翔实,观点正确,结构严谨,论证有力。
近些年,元宇宙概念逐步兴起,给予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可能性。基于AR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成为当下的研究趋势。利用AR技术的便捷实用性和出色展现效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工作迈入新阶段。该文以敦煌文化为例,研究AR技术与敦煌文化可行的结合方式,探求当下更易于接受的传统文化展现形式,力求结合多方需求,得到可实行、可接受、可传播的数字化非遗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