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生产潜力、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辽宁省西部属于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多年旋耕严重破坏土壤结构,无法采用现有的秸秆覆盖和连年深翻的还田模式,急需具备提升地力、保护土壤结构双重作用的合理耕层构建的技术模式。为此在阜蒙县大固本镇进行了以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为核心的间隔年限试验,设隔2年还田、隔1年还田、连年还田,以当地旋耕不还田耕作方式为对照。其中2013年秋季进行隔2年和隔1年还田处理,2015年秋季进行连年还田处理。2017年动态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秋季测定土壤物理性状、有机质含量和产量。2018年秋季测定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1.2017年测量结果表明,相同秸秆次数处理增加玉米产量,其中隔1年还田增幅最大,其次是隔2年还田和连年还田;2018年测量结果表明,不相同秸秆次数处理,其中连年还田增幅最大。2.对于0~10cm土层,隔1年还田降毛管孔隙度;隔1年和连年还田增加秋季土壤含水量,但隔2年还田下降。对于10~20cm土层,秸秆还田降低容重、增加总孔隙度,且隔2年还田变幅最大;隔2年还田和连年还田增加毛管孔隙度和田间饱和持水量。对于20~30cm土层,隔1年、隔2年还田降低容重,提高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且作用都大于连年还田。前期紧实度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增大,且各处理的变化趋势相近。后期土壤紧实度表现为表层增幅最大、之后逐渐减小至不变、下层下降,各处理变化规律相似,对照的变化拐点为17.5~20cm,隔2年还田主要影响在20~22.5cm土层,隔1年还田主要影响在17.5~27.5cm土层,连年还田在27.5cm土层。3.2017年,连年还田降低0~1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隔2年、隔1年还田增加10~2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且隔2年还田增幅最大;隔2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2018年,隔2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隔1年还田下降。2017年,隔1年还田增加0~1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隔2年还田、连年还田增加10~2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且连年还田增幅最大;隔2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连年还田降低。2018年,隔年还田降低0~1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连年还田增加10~2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其余处理下降;隔2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2017年,隔2年还田降低0~30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连年还田降低0~10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2018年隔2年还田、连年还田降低0~10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隔2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连年还田下降。各处理不同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存在差异。2017年连年还田降低0~1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隔1年还田、连年还田增加10~2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各处理降低20~3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其中连年还田降幅较小。2018年,各处理降低0~1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其中隔1年降幅较小;隔1年还田降低10~2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隔2年还田、隔1年还田增加20~3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4.0~10cm土层的速效氮磷钾的变化曲线呈逐渐降低趋势,在7月8日均出现一个波峰;各菌落间的变化趋势不同,真菌数量自6月10日明显增加,7月8日以不还田含量最高;8月5日以隔2年还田最多、连年还田最少;9月2日以连年还田最多;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高峰值出现在8月5日,此时隔1年处理数量最多。10~20cm土层的速效氮磷钾的变化曲线相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8月5日出现一个波峰,并以隔1年秸秆还田处理含量最高。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变化趋势相似,前期数量较少,8月5日快速增加,其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含量均以对照含量最高,隔2年还田、隔1年还田、连年还田三种处理含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