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人们外出旅游的频率增高,促进了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广大乡村地区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旅游出行的模式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由过去的观光式模式转向深入当地社会生活的体验式模式,注重切身体验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处于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出行住宿选择逐渐摒弃传统酒店式标准住宿模式,而选择类似民宿、客栈之类的非标准住宿模式,其中由地方性的传统民居改造而来的特色民宿近年来受到了游客的极大青睐。其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地方传统生活体验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传统民居的保护方式由过去的静态保护模式向动态的保护模式转变,让古老的民居建筑迸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本文以徽州地区的传统民民居改建而成的特色民宿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特色民宿作出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从特色民宿的物质载体——徽州地区传统民居着手,论述了徽州民居建筑各方面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保护现状及利用现状,并概括了徽州民居与特色民居融合的可能性与矛盾性;其次,以实地调研的情况为依据,从基地选址、功能布局、空间营造、立面形态、室内装饰五个方面对特色民宿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了特色民宿入住客群的结构分布及关于特色民宿各方面的满意度情况,通过以上的相关分析总结出徽州地区特色民宿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风格雷同、改造策略与手法不合理、地域文化特点不够突出三个问题;再者,运用层析分析法的相关理论对特色民宿的建筑设计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动静洁污分区、功能面积配比、公共空间整体质量、室内界面五项设计指标对特色民宿建筑设计贡献度较大,而与立面形态相关的设计指标对其贡献度较小,并结合各项指标的权重值次序将各项指标分为强制性、重点性、改善性、协调性四个类型;最后,综合以上的分析结果提出徽州地区传统民居形态下的特色民宿建筑设计优化的策略。整篇文章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脉络,通过基础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层级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多角度对研究对象作出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建筑设计原则和策略,其成果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及特色民宿建筑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