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由此带来环境、噪声及社会公平性缺失和社会经济发展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随着大城市的道路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与城市用地的稀缺,使得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研究重点从如何扩大交通设施的供给以满足交通需求,转向如何改变交通结构使得需求更加合理化,和交通供给的能力限制相匹配,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构建可持续的交通结构过程中,如何实现通勤出行交通结构的可持续化,尤其是如何控制过量的小汽车通勤出行者并将其引导到以公共交通作为通勤出行方式的群体中,是目前大城市交通问题研究的焦点。
从近几年国外一些同等规模大城市的成功例子中可以总结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与实行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相结合是通勤出行可持续化的有利保证。为了探讨适宜我国大城市通勤出行交通结构可持续化的途径,本文主要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与实行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两方面的相关政策着手,对通勤出行可持续化的辅助政策体系的构建及量化效果分析进行了阐述。
本文首先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结构,以北京2010年为背景年,开展了交通结构的优化,得出符合北京可持续发展交通需求的基本交通模式构成。在此基础上,主要以北京通勤出行中的小汽车与公共交通通勤出行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小汽车通勤出行者与潜在小汽车通勤出行者及忠实的公共交通通勤者三类人群进行了调查。对于前两类人群针对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关的七项政策指标(油价、小汽车通勤出行固定费用、通勤停车搜寻时间、公共交通与小汽车通勤时间差、公共交通票价、公共交通拥挤程度、公共交通准点率)设计了七政策五水平十问题的SP调查问卷,并使用二项Logit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模型的构建。对忠实公共交通通勤出行者,针对9项公共交通指标(公共交通运营速度、公共交通票价、公共交通拥挤程度、公共交通准点率、前后步行时间、等车时间、直达性、换乘方便程度及车辆质量),对其进行了乘客满意度的问询,并使用模糊评价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在上述调查统计结果和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小汽车通勤出行者和潜在小汽车通勤出行者进行了政策敏感性分析对比,对小汽车通勤出行者进行了分区域政策影响差异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结果,对比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限制小汽车使用的两套政策体系,最终得出了辅助通勤出行小汽车向公共交通转化的政策指标参数。为实现合理交通模式构成所需的政策辅助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