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封建社会时期,女性一直被当作是一种客体,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附属品。特别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辐射之下,形成了一系列严苛的束缚女性的教规,女性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到了“五四”时期,女性自我意识有所觉醒,但是封建思想依然存在,女性想争取自由,却不能彻底摆脱儒家性别观念的束缚,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思想意愿,自觉地遵循着男性社会的秩序。儒家妇女观已经完全将她们调教成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儒家女性”。这类女性在我国的女性解放历程中从未彻底消失过,直至今天,仍有不少女性在自我意识上有所失衡,走上“儒家女性”的道路。“五四”时期是我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开端,自此之后涌现出众多执笔于女性的优秀作家。其中,张爱玲是最为独特的一位,她脱离了男女对立的思维模式,以纯粹的女性主体为视角,塑造了形形色色新旧社会转型期的儒家女性形象,描绘了一幅幅饮食男女的世俗画卷。同时,她还运用种种意象深度揭示了儒家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自我内囿的人生命运,形象的展现了儒家女性挣扎与妥协的尴尬处境和双重身份。在张爱玲的每一部小说里都弥漫着苍凉的气氛,苍凉既是张爱玲的人生价值观,又是她在创作过程中自然流露的美学风格。她喜欢以参差对照的写作手法来讲述儒家女性的悲哀命运,虽然不够强烈,却能形成永恒的素朴的真理,为读者带来隐隐的启示,这也正是其作品经久不衰的审美价值所在。因而,本文试图以审美的角度重读张爱玲的小说,在获得作品本身带来的美的体验之余,也从她的苍凉世界中为今天女性社会问题以及女性解放事业的良性发展寻觅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