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鉴《中国经济年鉴》对经济区域的划分方法,综合考虑地理及经济发展因素,将中部区域划分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这六个省份,在此基础上展开区域宏观税负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本文首先从区域宏观税负的内涵及衡量指标入手,引入相关理论,并着重梳理影响区域宏观税负的因素。宏观税负衡量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国民收入税负率,上述三个指标从不同的产值范围界定了宏观税负。其次,宏观税负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经济发展水平,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宏观税负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同向变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使整个地区和居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2.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链条中处于高端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的增加值就高,可以提供更多的现实税源,税负水平一般就会比较高;反之亦反是;3.税收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区域,减免税企业实现增加值却不能产生税收效益,对宏观税负产生下拉作用,反之宏观税负水平较高。汇总缴纳政策,使得生产经营地宏观税负下降,汇总缴纳税收总部所在地宏观税负上升;4.税制结构,以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税制结构,采取减税政策能够起到直接降低税负的效果,而以间接税为主的流转税制,采取减税政策的效果与前者差异很大。此外,税收征管能力、政府职能状况、纳税人遵从度等也是区域宏观税负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本文简要介绍了中部区域状况、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税收发展状况,中部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近十年的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税收收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第三,本文分别从中部区域及其内部各省分税种宏观税负、三产业宏观税负、若干重点行业宏观税负的角度,分层次系统分析认为:1.从税种结构角度来看,中部区域流转税税负中增值税宏观税负偏高,所得税税负中企业所得税宏观税负占主导地位。营业税宏观税负呈逐年上升趋势,消费税宏观税负呈现不稳定的波动状态;2.从省际之间看,不论是增值税还是企业所得税宏观税负,山西省宏观税负是最重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宏观税负,山西省也都是最高的。其他省份在不同税种,不同产业的宏观税负都各有偏重;3.从产业角度来看,中部区域第一产业宏观税负较轻,且在逐年降低。第二产业税负远高于第一产业,也高于第三产业,是宏观税负最重的产业。第三产业宏观税负不稳定;4.从行业角度来看,中部区域工业宏观税负是最高的,但是建筑业的宏观税负并不高。传统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业宏观税负较之东部发达城市偏重,而金融保险以及房地产业宏观税负较之东部发达城市偏低。第四,本文认为由以下因素影响了中部区域宏观税负:1.中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发现中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宏观税负的相关系数高达0.966,属于高度相关;2.中部区域三次产业结构,中部区域第一产业比重的变化对宏观税负影响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对宏观税负有上拉作用;3.中部区域税种结构,生产型增值税加重宏观税负;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负过轻,未能体现出调节作用;企业所得税的提高影响宏观税负上升。此外各省宏观税负的不同、政府财政收支规模以及中部区域税收征管水平也是影响中部区域宏观税负的重要因素。第五部分,首先针对中部区域宏观税负合理性问题,本文采用了三条标准进行合理性判断:一是宏观税负水平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不同税种的宏观税负比重要合理,不能过度依赖于某一税种;三是产业宏观税负要与其产业结构相适应,要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根据这三条标准,得出中部区域宏观税负和中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完全适应的,并且存在结构性宏观税负不合理的现象。此次,本文提出了中部区域宏观税负调节思路:中部区域宏观税负水平要与中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产业结构优化相适应、与税种结构优化相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与税收征管水平相适应。